[1] 黄 强, 叶 震. DDoS客服协同防御机制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34(11): 1678-1681, 1700. [2] 吴 用, 胡志刚. DDoS协同防御和追踪模型研究[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08, (2): 13-14. [3] 耿振余, 张建康. FIPA规范的防空导弹体系Agent建模方 法[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9, 34(12): 64-67. [4] 廖守亿, 戴金海. 形式化研究基于Agent的行为建模及应 用[J]. 计算机仿真, 2006, 23(4): 54-60. [5] 曹 琦, 何中市, 余 磊. 基于Agent的DEVS形式化描述与算法实现[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 11(5): 493-498. [6] 苏绍勇, 陈继明, 潘金贵. 虚拟环境中行为建模技术研 究[J]. 计算机科学, 2007, 34(2): 270-273. [7] 孙 强, 王崇骏, 王忠存, 等. 采用多Agent的网络攻防仿真模型[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 46(20): 122-125. [8] Andrew I. 人工战争: 基于多Agent的作战仿真[M]. 张志祥, 高春蓉, 郭福亮, 译.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9] 曹军海, 张和明, 熊光楞. 多Agent仿真中Agent行为的形式化描述方法[J]. 系统仿真学报, 2004, 16(11): 2398- 2400. [10] 吕 佳. 网络对抗下的DDoS防护体系模型研究[D]. 郑州: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0.编辑 金胡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