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建军, 单 懿, 仇广煜, 等. 网络攻防训练模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 计算机工程, 2010, 36(7): 129-131.
[2] Lala C, Panda B. Evaluating Damage from Cyber Attacks: A Model and Analysis[J]. 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 Systems and Humans, 2001, 31(4): 300-310.
[3] 张义荣, 鲜 明, 王国玉. 一种基于网络熵的计算机网络攻击效果定量评估方法[J]. 通信学报, 2004, 25(11): 158-165.
[4] 胡 影, 郑康锋, 杨义先. 一种基于原子功能的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指标体系[J].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8, 30(10): 1-4.
[5] 李雄伟, 于 明, 杨义先, 等. Fuzzy-AHP法在网络攻击效果评估中的应用[J].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06, 29(1): 124-127.
[6] 王会梅, 王永杰, 张义荣, 等. 粗糙集理论在网络攻击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7, 24(6): 118-120.
[7] 鲜 明. 网络攻击效果评估导论[M]. 长沙: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8] 邓聚龙. 灰色系统理论教程[M].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0.
[9] 王会梅, 王永杰, 鲜 明. 基于移动Agent的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数据采集[J]. 计算机工程, 2007, 33(14): 160-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