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机与导弹的功能边界逐渐模糊,传统以无人机重量、飞行高度、速度等性能指标为核心的划分方式,难以全面涵盖各类新型无人系统。巡飞弹、单向攻击无人机、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等具有自杀式攻击属性的武器及相关概念快速发展,形成以无人机自身技术或任务特点对其命名的方式。俄乌冲突中,交战双方快速引进、发展中远程自杀式无人机,呈现出射程远、成本低、规模化运用等特点,持续引发作战方式、攻防对抗手段变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型号包括“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在此背景下,美欧借鉴俄乌冲突经验发展中远程自杀式无人机。
一、自杀式无人机的相关概念
目前美军官方并未对自杀式无人机作出明确定义,但经常在新闻发布、高官讲话、研究文献中使用这一术语及其相关概念。2024年1月,美国会服务处在《无人航空系统的分类》中对单向攻击无人机一词进行了阐释,将其描述为“专为单次任务设计、配备集成爆炸弹头的无人机系统。这类无人机大多采用预设程序攻击特定目标,其作战模式类似于导弹”。无人机可根据输入的目标坐标预先规划路径,飞抵目标区域后引爆战斗部,完成打击任务。其中部分单向攻击无人机在命中目标前具备空中待命功能,便于操作员评估并选择多个潜在目标,“这类无人机有时也被称为巡飞弹”。可见单向攻击无人机与巡飞弹在概念上与自杀式无人机存在交集,两者都具有自杀式无人机属性,但技术及运用特点存在较大差异,最主要的差异体现在单向攻击无人机大多射程较远,主要打击纵深固定目标;巡飞弹尺寸相对较小,多用于前线作战,主要打击动态时敏目标。随着技术的发展,两者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
二、俄乌冲突中远程自杀式无人机的主要特点
俄乌双方在冲突中积极引入、发展中远程自杀式无人机,2022年9月,俄罗斯首次将从伊朗引进“沙赫德”-136无人机投入实战运用,并逐渐发展形成本土化的“天竺葵”-2无人机,有效缓解了中远程精确打击武器制造周期长、库存消耗快等问题;乌克兰为提升对俄纵深打击能力,研发多款中远程自杀式无人机,甚至将老式活塞飞机改装后执行自杀式打击任务。双方的中远程自杀式无人机呈现出射程远、成本低、规模化运用等特点。射程上,俄军引进的“沙赫德”-136无人机射程达2500千米,其本土自研版的“天竺葵”-2无人机射程1500-2000千米。乌军在冲突初期研制的“海狸”“流提”自杀式无人机射程600-2000千米。2024年11月,乌总统泽连斯基透露,乌克兰正在研发“帕利亚尼察”、“佩克洛”和“鲁塔”三型导弹无人机(本质上仍属于自杀式无人机),飞行速度更快,射程约300-700千米。此外,2025年3月,乌总统泽连斯基宣布成功试验射程3000千米的单向攻击无人机。2025年5月,乌克兰战略工业部副部长透露其自主研发的射程1600千米的FP-1远程单向攻击无人机已经投入批量生产。未来乌克兰计划发展形成系列化中远程自杀式无人机产品,射程覆盖300-3000千米。成本上,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计算俄罗斯无人机袭击的成本效益》报告认为,俄军使用的“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成本约3.5-5万美元/架,其本土化生产的“天竺葵”-2自杀式无人机成本可低至2-3万美元/架。如果考虑到无人机突防能力及实际命中率,打击单个目标平均需要10架无人机(成本约35万美元)。相比之下,乌军一枚“爱国者-3”(PAC-3)拦截弹单价超过300万美元,一枚“国家先进地空导弹系统”(NASAM)拦截弹(AIM 9-X导弹的变体)单价略高于100万美元。考虑到“天竺葵”-2当前每月超过5000架产能(单个工厂每日170架),自杀式无人机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规模化运用上,中远程自杀式无人机正成为俄乌双方发起大规模打击的有效方式。据乌克兰空军透露,俄军在2022年9月至2024年12月期间,向乌克兰境内目标发射了超过19000枚各型导弹及无人机,其中包括大约14700架自杀式无人机,占比达77.4%。2025年7月1日至15日,俄罗斯在半个月内向乌克兰发射了近4000架自杀式无人机。未来随着产能不断提升,俄军计划发展同时向乌克兰发射多达2000架自杀式无人机的能力。俄军大规模运用中远程自杀式无人机,采用饱和式打击持续消耗乌军有限的防空弹药,突防概率不断提升,已从2024年底的约6%提升至2025年6月的约16%,甚至在局部地区达到近50%。
三、美欧当前中远程自杀式无人机发展情
美欧等国长期关注俄乌、以伊冲突中双方攻防武器消耗情况,正根据自身特点发展多型中远程自杀式无人机。2025年5月6日,美国环境宇航公司推出“红龙”无人机,该无人机专为在GPS拒止、通信降级等对抗环境中,执行单向攻击任务而设计。无人机射程400千米,巡航速度90千米/小时,最大速度160千米/小时,最大载荷10千克,从组装到发射时间小于10分钟,发射频率每分钟5架。该无人机采用环境宇航公司自主研发的AVACORE共享软件架构,可实现快速开发、可扩展制造和模块化任务集成;采用环境宇航公司自主研发的SPOTR-Edge感知系统,可自动完成目标探测、分类与识别;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据链,实现跨域信息交互,帮助控制员实时掌握态势,做出决策。2025年7月16日,美国防部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多域自主系统”展览,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参观了一款名为“低成本作战攻击系统”的自杀式无人机。该无人机由SpektreWorks公司基于FLM 136靶机改进而来,在逆向仿制伊朗的沙赫德-136自杀式无人机基础上,采用开放式架构设计,可搭载侦察、打击、电子战载荷,集成“多域无人通信网络”(MUSIC),提升模块化、网络化、协同化作战能力。该无人机比FLM-13尺寸稍大,机长超过3米,飞行速度超过180千米/小时,航程超过800千米,采用火箭辅助起飞或车载发射方式,可短时间完成大规模部署。2024年12月,欧洲导弹集团基于俄乌冲突经验,启动了“单向效应器”无人机研发,并在2025年巴黎航展上正式展出1/2缩比模型。该无人机全长约3米,采用喷气式发动机,最大速度约400千米/小时,最大载荷40千克,航程约500千米。无人机可由地面发射架或车辆齐射,持续消耗对手防空系统。欧洲导弹集团计划引入商用汽车生产线用于导弹生产,预计2025年秋季开展首次飞行试验,2027年启动第一批无人机生产,最终实现月产量1000架目标。2024年9月25日,英国国防部在一项事先公告中提出“制动停止”计划(Project Brakestop),该计划旨在研发一款“重型单向效应器”(OWE-Heavy),要求速度约600千米/小时,航程约600千米,载荷重量200-300千克,单架成本不超过40万英镑。该效应器具备弹道、低空巡航两种模式,可在GPS拒止环境中运行,抵御电子攻击和欺骗干扰。英国国防部计划2025年第三季度开展点火试验,同年第四季度开始量产,每月至少生产20个效应器。
情报评述
俄乌冲突推动了自杀式无人机大规模运用,引发无人机研发、生产、试验全流程变革。2025年7月10日,美总统特朗普签署《释放美国军事无人机主导地位》行政令,认为近年来无人机全球产量、用量不断提升,战时研发创新不断加快,美军应加大无人机研发生产投入,尤其重视低成本、可消耗无人机发展。美欧长期介入俄乌冲突,及时学习俄乌冲突经验,适时调整自身无人机发展计划,其未来发展动向值得高度关注。
发布日期:2025年8月14日
来源:海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