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郭雷, 荆山, 魏亮, 赵川. 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Crossfire攻击防御方法[J]. 计算机工程, 2024, 50(10): 216-227. |
[2] |
葛昕, 邹福泰, 郭万达, 谭越, 李林森. 社交僵尸网络发展综述[J]. 计算机工程, 2022, 48(8): 12-24. |
[3] |
胡斌, 周志洪, 姚立红, 李建华. 结合报文负载与流指纹特征的恶意流量检测[J]. 计算机工程, 2020, 46(11): 157-163. |
[4] |
李骜骋,王峥. 基于Fast-Flux的DNS异常行为分析[J]. 计算机工程, 2018, 44(12): 184-189,195. |
[5] |
李大伟. 通用僵尸网络实验平台设计[J]. 计算机工程, 2018, 44(11): 123-128. |
[6] |
陈瑞东,赵凌园,张小松. 基于模糊聚类的僵尸网络识别技术[J]. 计算机工程, 2018, 44(10): 46-50. |
[7] |
左晓军,董立勉,曲武. 基于域名系统流量的Fast-Flux僵尸网络检测方法[J]. 计算机工程, 2017, 43(9): 185-193. |
[8] |
李景,姚一杨,卢新岱,乔勇. 基于Challenge策略的大规模恶意P2P僵尸节点检测技术[J]. 计算机工程, 2016, 42(10): 158-163. |
[9] |
白涛,刘成龙,曲武,王震. 基于网络流量异常的僵尸网络受控主机检测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15, 41(11): 170-179. |
[10] |
邵秀丽,蒋鸿玲,耿梅洁,李耀芳. 基于关联关系和MapReduce的僵尸网络检测[J]. 计算机工程, 2014, 40(5): 115-119. |
[11] |
成淑萍,谭良. 基于网络流量的僵尸网络动态检测模型[J]. 计算机工程, 2014, 40(11): 106-112. |
[12] |
欧阳晨星, 谭良, 朱贵琼. 基于无尺度网络的僵尸网络传播模型[J]. 计算机工程, 2012, 38(5): 126-128,132. |
[13] |
李鹤帅, 朱俊虎, 周天阳, 王清贤. P2P技术在僵尸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 计算机工程, 2012, 38(14): 1-4. |
[14] |
黄彪, 谭良. 无尺度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的构建[J]. 计算机工程, 2012, 38(11): 130-132. |
[15] |
李鹤帅, 朱俊虎, 周天阳, 王清贤. 基于Kademlia的新型半分布式僵尸网络[J]. 计算机工程, 2012, 38(08): 92-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