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和查稿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远程编辑

2006年, 第32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02-20
  

  • 全选
    |
    博士论文
  • 林满山,郭荷清,王 皓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3,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OWL-S 的Web 服务语义描述,提出了基于QoS 的启发式Web 服务自动集成规划。把Web 服务自动集成问题转化成状态空间搜索问题,通过利用模糊集设计了合成Web 服务的QoS 评估方法并据此设计了基于QoS 的启发函数,最后提出了Web 服务规划引擎的设计方案。规划产生的集成计划不仅可以在功能上实现目标,并且在服务质量上满足用户的要求。
  • 熊中敏,郝忠孝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消除面向对象模型中复杂对象结构中的冗余,避免更新异常,基于路径函数依赖和键约束的概念,分析了嵌套结构中导致冗余和更新异常的原因并给出了3 个不同级别的范式和一个规范化算法。而且,对算法的终止性、正确性及时间复杂性进行了证明和分析。
  • 杨新宇,曾 明,赵 瑞,史 椸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Hurst 参数的小波估计方法出发,介绍了平滑滤波后的网络基础(低频)流量和原始流量在自相似性质的上表现规律,探讨了低通平滑滤波对流量自相似性质的影响。
  • 许志良,谢胜利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0-1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分块的离散余弦变换(BDCT)在众多的国际图像、视频压缩标准中是一种主要的压缩算法,它的一个主要不足就是在低比特率下会出现明显的方块效应。根据人类视觉系统的特性提出一个各向异性扩散系数模型,并且引进了扩散速率因子。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方块效应,同时又能保护图像的边缘信息。
  • 高海英,杨义先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信息隐藏容量分析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各种信息隐藏模型的特点,指出了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对该领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 程利新,石 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5-17,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使得综合系统能够自动综合经设计迭代后由反向标注得到的时序信息,同时提高综合结果与模拟结果的时序一致性,对作为时序信息载体的延时语句的综合方法进行了研究,将延时语句考虑为延时约束,并提出了相应调度模型DTC_DFG 及其调度算法。采用启发式机制使得调度算法的解空间搜索过程具有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此算法可在多项式时间复杂度下得到全局最优调度解。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度算法不仅能够有效综合延时语句,使得综合结果能够与模拟结果达到较好的一致,而且提供了一种给出延时约束的方便手段,减少了综合过程中的人工干预,极大地提高了设计效率。
  • 李庆利,薛永祺,施鹏飞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8-2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定位原理。针对该导航定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低成本无陀螺DR作为其补充定位方式,设计了北斗/DR 组合导航定位系统,并根据无陀螺DR 的特点找出了适合该系统的卡尔曼滤波算法。该算法推导出了线性形式的DR 观测方程,避免了目前常用导航算法由于观测方程线性化引起的模型误差。现场跑车试验表明,给出的北斗/DR 组合系统在采用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后可以获得良好的定位精度。结合北斗系统具有的特点,分析了将北斗普通型用户机和指挥型用户机应用于大范围车辆调度管理系统中的优势。
  • 田根 ,张锦,童小华,刘妙龙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1-2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在掌上电脑硬件平台下进行“3S”技术集成的关键技术,分析了“3S”技术在该硬件平台下集成的实现方法,并具体探讨了在eMbedded VC++开发环境下从底层实现掌上电脑“3S”技术集成系统的具体环节。最后结合在Pocket PC 中实现的一个“3S”技术集成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实现及其应用。
  • 谢 慧,李德英,周国兵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空调系统的故障诊断问题及其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诊断知识的模糊描述和模糊推理方法,阐述了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前向推理、后向推理以及正反向混合推理模糊断言可信度的计算方法,并且给出了相应的实例。
  • 高东发,黎绍发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7-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利用人体区域彩色聚类和人体运动的相关知识,理解机器视觉中人体运动的方法。根据人类视觉区分颜色的特性和实时视觉图像,自动调整区域颜色聚类的阈值;对视觉图像中的人体进行区域聚类,并分别计算出各区域聚类中心和聚类区域的质心;根据视觉图像中前后帧相对应的聚类区域质心位置变化,利用人体运动与聚类区域质心位移关系的知识,从整体或细节上理解人体的运动。
  • 郭庆琳,樊孝忠,柳长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30-32,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自动文摘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文本聚类和自然语言理解的自动文摘实现方法。可以克服常规自动文摘方法的不足,使文摘的质量和效果得到大大的提高。将文本聚类引入自动文摘中,不但使单文档的文摘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能够实现多文档的自动文摘,这是现有的自动文摘技术所没有涉及的。实现了面向“塑料”行业的基于文本聚类和自然语言理解的自动文摘系统TCAAS。
  • 阎新芳,胡华东,赵仲华,孙雨耕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33-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图论中的受限p-中心问题是NP-难问题,文中以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为基础,改进了选择、交叉、变异算子,并利用受限节点的概念减少备择点,采用二次选择的策略加快收敛进程。应用到高等级路政管理站选址的优化配置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 乐小虬,杨崇俊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36-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地理空间描述模型中的相关概念扩展自然语言中空间语义角色,通过空间语义角色标注、短语识别以及句法模式分析达到识别非受限文本中深层空间语义的目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率、召回率与通常的信息提取性能相当。
  • 黄程波 ,周杰 ,张凌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39-4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文将一种可扩展的统计型接纳控制与资源预留方案引入到区分服务网络的组播环境中,从而为区分服务网络的组播成员提供具有统计型服务质量保证的组播服务。该方案允许组播成员提出服务质量要求并可以动态加入或离开组播树。论文使用网络仿真器NS-2 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
  • 崔 峰,沈 滨,彭思龙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4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EMD 分解的四元数域无监督纹理分割方法。首先采用二维可分离EMD 分解提高各图像成份的四元数Fourier 频域特征的分离度,再使用四元数Gabor 滤波器组进行解析特征提取,最后利用新的模糊c 均值聚类评价函数实现无监督的纹理分割。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 倪建军,马小平,徐立中,王建颖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46-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复杂适应系统(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仿真中对Agent 学习系统的要求以及基于遗传算法的Agent 规则学习系统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免疫遗传算法的Agent 学习系统,在该算法中将领域知识和经验作为疫苗对规则库中的规则进行免疫接种,并利用混沌变异模型对规则进行变异操作,产生新的规则。最后,结合跨流域调水管理复杂适应系统仿真中的Agent 规则学习过程,对Agent的规则学习和演化机制进行了算法验证及实例分析。
  • 软件技术与数据库
  • 高海昌,刘晓洪,冯博琴,朱利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49-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实现白盒测试的源文件信息提取,提出了通过Lex 和Yacc 对使用上下文无关文法定义的语言进行词法和语法分析,构建独立的信息提取模块的思想。在函数信息提取部分提出了块和级的概念,用语句结构和语句链表结构将函数定义信息表示出来。在类信息提取部分通过识别出类声明中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的声明信息,建立成员链表结构;识别类声明信息,建立类结构。然后将这些结构信息存入数据库,以供后续模块使用,充分做到了模块独立性和可重用性。这样只需要设计不同的信息提取模块,就可以将目前已经实现的面向C/C++语言的软件测试工具WBoxTool 推广应用到其它面向上下文无关文法的语言。
  • 严进宝,徐锡山,钟读杭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构建操作剖面,通过对操作输入集进行处理,即可优化测试输入集,进而进行软件可靠性测试。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化了操作剖面的构建,大大降低了软件可靠性测试的代价。
  • 黄 华,张建刚,许鲁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55-57,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磁盘设备(Network Block Device,NBD)最初于1997 年出现在Linux 操作系统中。它将远端存储空间映射为本地的虚拟磁盘,就像本地物理磁盘一样使用,但是用户存储在其上的数据都通过网络传输存储在远端。NBD 很早就被融入到Linux 内核主分支中,并被广泛使用。该文描述如何将NBD 移植到Windows 2000 以及其中遇到的问题。
  • 李鹏,王 雷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58-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式共享存储系统在分布式存储器的基础上构造逻辑上的共享存储模型。提出了在操作系统层实现分布式共享存储的系统框架,并以Linux 操作系统为平台介绍了其实现。该系统提供简单的调用接口,并与Linux 内存管理框架紧密结合。通过采用合适的DSM 一致性协议提高了整体性能。
  • 胡勇其,侯紫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61-6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嵌入式Linux 下与NAND 闪存存储设备相关的Linux MTD 子系统、NAND 驱动,并就与NAND 闪存相关的文件系统、内核以及NAND 闪存存储设计所关注的问题如坏块处理、从NAND 启动、当前2.4 和2.6 内核中NAND 通用驱动所存在的缺陷进行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以Omap161x H2 开发板为例,给出了NAND 闪存存储实现实例并指出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 欧阳森,谢运祥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智能化电气设备的工作特点,设计了有针对性的专用实时操作系统(S-RTOS)。它的调度内核的正确性已被证明(实际应用)。
  • 蔡 烜,黄竞伟,简国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馈节点集问题源于组合电路的设计,在预防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死锁、VLSI 芯片设计、计算机程序证明以及贝叶斯推论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最小反馈节点集问题是一个NP 完全问题,很难准确求解。该文在计算流程、图的约减操作以及贪婪函数3 个方面对以前求解该问题的贪婪随机适应性搜索算法作了改进。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无论在计算结果方面还是在计算稳定性方面都要优于前者,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计算时间
  • 李 烨,赵曦滨,李晖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70-7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适配器模式与桥模式的原理,并以邮政代理保险系统的软件设计为例,分析了它们在软件体系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 郝忠孝,刘宁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73-75,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库逻辑设计的目的是消除数据冗余、插入和删除异常。为使时态模式满足某种范式的要求,要对时态模式进行分解,保持函数依赖和无损连接性是对算法最基本的要求。但对具有多时间粒度的时态模式进行分解时,把TBCNF 作为最终目标很难实现保持函数依赖性,把T3NF 作为最终目标,又很难达到规范化要求。该文提出了时态简单范式TSNF 的概念及相应的分解算法,来弥补以上两点不足。
  • 叶国骏,李莉丽,雷 航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分布式系统的任务分配算法与处理器局部调度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主动备份的、基于EDF 的分布式系统实时容错调度算法,其特点是主/副版本执行时间可以重叠。给出了该调度算法的任务集可调度的充分条件、任务集可调度所需最小处理器个数的计算方法。模拟结果比较了主动备份容错调度算法与被动备份容错调度算法,结果表明主动备份算法效率更优。
  • 任靖,陆 甡,翟旭君,戴 涛,刘璧松,李春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TH-Miner 是以Java 实现的跨平台数据挖掘可视化系统。在TH-Miner 中实现了多种经典的数据挖掘算法,并构造了几种新的改进算法。TH-Miner 包括可视化聚类挖掘工具、分类算法工具、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工具以及文本分类工具。
  • 马介悦,汪芸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了单个复本加入组行为的基础上,提出了组加入的概念和具体算法,并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证明。结论表明,组加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网络的消息报文数量,并缩短加入过程的平均延迟。
  • 金 鑫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85-8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据库系统模型化和数据库产品测试过程中,有效数据的生成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该文通过对当前主要数据生成算法的分析,并应用ICG(插入链表图)算法,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ICG 的数据生成系统,实验表明,该生成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 李 昕,朱永盛,武港山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88-90,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入多维文档模型来组织论坛消息的描述性特征和语义性特征,并在多维索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窗分析技术。目的在于分析论坛站点中语义漂移现象,进而发现论坛中的完整语义信息单元。
  • 李 强,王秀坤,赫然,孟凡辉,唐一源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91-9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虑了分布式数据仓库的星型模式及数据分段的特点,在各站点对分组关键字进行编码压缩,并采用分布式聚集运算的方法,最后在请求站点生成完整的分组聚集结果,以降低站点内的排序费用,减少站点间传输的元组大小和数目,从而降低了站点内的处理代价和站点间的数据传输费用,提高了分布式数据仓库分组聚集运算的效率。
  • 郎小伟,王申康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94-9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Jakarta Lucene 的全文检索系统模型。该模型相对于Google 的站内检索,以及传统的数据库检索都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关键字的拆分比对技术、信息检索的速度以及最终结果的排序都有独到之处。能够保证检索的前100 条记录最符合检索者的需要。
  • 陈 钢,陈毛狗,柯 琼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9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并实现了基于JXTA 框架的同步协作平台。在JXTA 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同步协作平台提供了4 项服务:同步消息传送,种子管理,组管理和共享空间管理。利用这4 个服务,可以在JXTA 虚拟网络上很方便的构建不同主题的同步协作组,同时使开发同步协作所需要的各种共享应用程序变的更容易。
  • 网络与通信
  • 王宣政,钱德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00-102,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的机制来解决在传输路径中加入非RSVP 节点的问题:当周期性的PATH 消息到达一个没有部署RSVP 协议的主动节点时,将触发一个RANDP 请求包,该RANDP 请求包将会到达一个已经部署RSVP 协议的主动节点。该节点将会对RANDO 请求包作出响应,发出一个RANDP 部署包,从而在新的非RSVP 节点加载RSVP 协议。提出了有关部分的设计,定义了RANDP 请求包和部署包的格式,并对新机制的带宽消耗进行了分析。
  • 孙德辉,穆志纯,赵仁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03-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消除网络控制系统中数据传输时延给控制品质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融合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方案:通过运用在线信息排队的方法,将实际的时间不确定延迟系统变成时间确定性的网络闭环系统;在此基础上,根据得到的确定性时延来确定PSD-Smith 预测控制器中的控制参数。此控制方案克服了对网络时延离线假设的盲目性,而且在具体实施中不需要网络同步时钟技术的支持,因此具有一定程度的实用性。通过对一阶、二阶纯滞后系统的仿真实验,其结果表明了此控制方案的有效性。
  • 王 峰,钱华林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06-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CDN 和P2P 两种不同网络结构的优点,改善传统内容分布网络拓扑结构,使用基于无比率限制纠错码技术改进Swarming传输协议,给出了一种高效内容分布网络设计。介绍了该内容分布网络的系统结构及相关关键技术等方面内容,以及这种新内容分布网络的特性。
  • 梁正友,张 凌,董守斌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09-11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基于Java 的ProActive [1]并行分布对象工具和开发环境,设计了基于分布对象的网格性能监控和预测系统,其中的部分已经实现,初步实验表明,该系统能简便地实现系统组件在网格网络环境下自动进行部署和收集性能数据,表明了系统框架的可行性和可用性。
  • 伍卫国,杨文贵,刘爱华,董小社,钱德沛,胡雷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1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自行设计的一种多接口节点机系统中接口节点分布式的特点,综合使用JSP 技术和代理技术,设计了分层分布式架构的集群服务器多接口节点机系统的管理软件,实现了系统的远程配置管理功能。该管理软件为集群管理员提供了简单方便的操作平台,提高了多接口节点机系统的易用性与可管理性,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供相关管理系统的设计作借鉴。
  • 林予松,张子蛟,汪斌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14-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组播基于host-group 的工作模式,在访问控制、地址分配以及协议复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在分析传统组播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利用源特定组播SSM 技术,来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
  • 张永晖,蒋新华,林漳希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16-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IPv6 与IPv9 的起源和特点,并在地址空间和域名服务、移动的支持性、内置的安全特性、QoS、自动配置、应用范围和支持者,以及发展可能性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对二者加以比较,分析其优劣所在。指出IPv9 不是IPv6 的升级版本,而是IPng 的一个建议版本,尚未被接受为国际标准。在民用互联网中,IPv6 无疑是主流标准;在军事网和部分政府网络中,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IPv9可能争得一席之地。
  • 于建军,孙鹏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19-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了应用UDDI 获取服务静态属性信息,WSRF 获取服务实时状态信息的机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UDDI 和WSRF 的Web Service动态调用框架
  • 王一雄,王 浩,顾红飞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22-124,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FIPA ACL 和Linda 协作模型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一种移动Agent 通信协作模型Wagent 模型。这种通信协作模型结合了FIPAACL 和Linda 协作模型各自的优点,解决基于语义的协作和移动Agent 的通信失效问题。在IBM 的Aglet 平台上,实现这种通信协作模型。
  • 吴德军,孙建伶,何志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25-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集群系统设计思想的实时信息发布平台的系统结构和设计。该平台支持订阅/发布模式,能够同时接收大量用户的订阅,并提供了高可用性、可扩展的和负载均衡的信息发布服务。
  • 黄东晓,屈玉贵,赵保华,郭雄辉,林华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28-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个基于TCL 的分布式协议测试系统——DPTS。该系统具有通用性、易操作性、平台无关性和可扩展性,目前已对IPv6协议族各主要协议进行了广泛的一致性测试。给出了一些测试实例。
  • 赵丰收,陈志刚,刘安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31-133,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日益增长的电子商务 Web 集群服务,该文以系统总实现价值率为目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区分服务的任务接纳与负载均衡两阶段有机结合的区分服务调度算法。该算法针对电子商务服务的特殊性,在考虑会话完整性的基础上,主要综合了 Web 请求任务的任务优先级(价值率)与截止期两个参数,同时利用访问局部性原理以提高系统的总体性能,并给出了实现的数据结构与调度算法。从实现价值率、区分服务保证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算法的性能;然后根据仿真实验对该算法以及文献中已提出的调度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同类算法。
  • 梁 莉,鲁士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实现天地之间端到端的无阻通信是遥科学网络设计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该文提出了一种CCSDS 标准和TCP/IP 协议间的转换网关的设计方案,并采用灵活的多进程结构、预创建技术和分层次分模块的设计架构来提高网关的性能。最后给出了该网关的实现流程和性能测试结果
  • 潘春建,林涛,侯自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37-138,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IPv6 和P2P 技术,提出了基于IPv6 的智能节点弹性重叠网络中间件的设计方案,定义了该中间件系统的功能,给出了系统框架结构,讨论了智能节点的功能和扩展机制,设计和实现了节点发现机制。
  • 刘 杰,程学旗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高速网络环境下一种实时检测垃圾邮件的方法。将正文抽取一部分做指纹散列,散列后的指纹值可以发现重复的正文内容。不需要解码也不需要处理全部邮件内容,并且散列内容数量和邮件大小无关。尤其对于普通文本分类方法无法处理的二进制类型的垃圾邮件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适合在高速骨干网络环境下作为一种快速垃圾邮件检测的手段。初步实验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处理速度,重复内容判定准确。
  • 董明峰,谷建华,周兴社,阎守孟,张 凡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紧急度轮循分组调度算法和基于网络处理器高效的实现方法。基于紧急度的分组调度算法尽可能选出当前各流中最需要被服务的队列。在Intel IXP2400 网络处理器实现中采用多层次位向量和紧急度索引表等特殊的方式以提高系统的效率。最后与传统的RR 和WRR 比较,给出了算法的仿真结果,并对算法将来的扩展进行了展望。
  • 黄德才,戚华春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45-146,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深入剖析了著名搜索引擎Google 的关键技术PageRank 算法,介绍分析了该算法的当前发展现状。并针对PageRank 算法容易出现主题漂移现象,利用提出的二阶相似度改进算法。实验表明,改进的算法有利于减少主题漂移现象,提高用户对检索结果的满意度。
  • 陈 卓,刘波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47-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一种全新的拥塞控制协议XCP(eXplicit Control Protocol)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传统TCP 的拥塞控制机制不足的基础上,对XCP协议的拥塞头格式进行了剖析,给出了基于XCP 协议实现拥塞控制的基本原理。最后通过对比实验,验证了XCP 协议在拥塞控制性能上比传统的TCP 协议更优越。
  • 张怡婷,李 鲸,陶 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5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主动网工具包ANTS 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QCAR 原型系统,通过拓展ANTS 的框架结构使其支持主动路由服务和沿途的QoS保障,并在该框架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主动路由的应用TraceRtApplication,通过具体的主动路由示例程序的实施,说明了如何在QCAR系统上开发新的应用。该文的研究和实现证明,与传统网络相比,在主动网基础上通过向网络中注入用户定制的、面向应用的路由需求代码,可以方便地实现主动路由定制和QoS 保障。
  • 安全技术
  • 王丽娜,季称利,赵怀勋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53-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现有网上签名方案,提出一种基于双重二方共享机制的容侵网上签名方案,即在应用服务器(AS)与密钥服务器(SS) 以双方公钥密码算法共享密钥的基础上,引入了密钥服务器与密钥共享服务器(SSS) 共享密钥的机制。方案可以使在应用服务器与密钥服务器相互认证的同时,实现密钥服务器与密钥共享服务器之间的相互认证,从而进一步加强了系统的容侵性能。
  • 孙 磊,葛临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55-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移动自组网无中心、无基础设施等特性决定了在这种网络中提供证书服务必须采用分布式的体系结构。现有的分布式认证技术是基于(n,t)门限方案的单层结构,当一个节点的单跳邻居节点数目小于系统门限值时就无法正常工作。该文结合Feldman 可验证秘密共享策略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代理的分布式证书签名算法,一方面可以解决单层分布式证书签名算法中邻居节点数目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在证书签名合成过程中验证私钥分量正确性,保护系统私钥不泄漏。仿真结果表明,DCS-BA 在证书签名成功率和证书平均签名时间方面明显好于普通的分布式证书签名算法。
  • 于为中,马红光,王令欢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58-159,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两个参数随机变换的混沌系统的伪随机序列发生器,生成一个随机性好、周期长的密钥序列并给出了统计特性分析的严格的理论证明。用此序列进行图像加解密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加密效果。
  • 高 珍,翁洁琼,张志浩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模糊理论的小波域鲁棒性水印算法,该算法利用模糊系统消除了图像块分类算法中异类块间易出现的边界,进而提高了水印载体图像的视觉质量。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图像块分类的算法相比,该算法在保持良好鲁棒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水印的透明性
  • 肖文曙,陈 雷,张玉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63-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Pv6 的新特点和应用对现有的安全设备结构提出了挑战。同时,从IPv4 升级到IPv6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两种协议在一定时间内将共同存在。因此,需要设计支持IPv4、IPv6 双协议的防火墙以适应过渡时期的需要和IPv6 新特点对防火墙的要求。论述了IPv4/IPv6 防火墙的设计需要考虑的防火墙位置、IPv6 与IPv4 的差异及性能,然后介绍防火墙实现的步骤和将要进行的工作。
  • 朱云歌,施建俊,范 磊,李建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6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无线Ad Hoc 网络组密钥协商和管理方案,协商过程不需网络有特定拓扑结构,节点间不需预先的共享信息,协商结构易于维护,满足Ad Hoc 网络无基础结构的特点和网络节点移动产生的密钥更新要求。分析表明,该方案充分考虑Ad Hoc 节点分布特点,密钥安全可靠,防止dominator 合谋攻击,密钥结构便于管理,节点间通信可靠迅速,减少了通信时延,密钥协商的通信量和计算量较已知协议有改进,适合于各类的无线Ad Hoc 网络。
  • 陈明友,刘 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69-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意义上的TPM(可信任平台模型)的建立都基于固化在主板之上的安全芯片,这就使没有安全芯片的主机无法获得面向终端安全的“可信计算”。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USB 插口的智能卡代替安全芯片作用的主机可信赖平台建立方案,以扩充主机可信赖平台的实现途径。
  • 韩 勇,白 硕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72-173,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使用Raw IP 的IP 追踪方法,该方法引入了抑制期的概念,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直接定位攻击者,而无需像其他方法那样重组整个路径。通过模拟和分析得出,该方法是一个对路由器、网络带宽、受害主机的额外负担很小,同时还具有DDoS 追踪能力的有效方法。
  • 张 伟,高 珍,张志浩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74-1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一组正交向量中,向量与自己的内标积为1,向量之间的内标积为0,利用这一特性,对多个水印信息分别进行扩频调制,将调制后的信息线性组合后嵌入到载体中,使得多个水印在嵌入和提取时互不影响;多个水印可以分多次嵌入到载体图像中,先后嵌入的水印是彼此无关的,从而解决多水印算法中嵌入的水印信息之间相互干扰的问题,为数字图像产品的多著作权的保护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实验表明,该算法对于噪声、旋转、缩放和JPEG 压缩等常见攻击有良好的鲁棒性。
  • 张爱娟,纪承,殷兆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77-178,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移动代理代码在目标主机代理平台上加载运行中,存在着其意图易被探测、泄露、修改的安全隐患。论文通过采用重建虚拟机的系统类加载器和自定义类加载器的方法解决这一安全问题。
  • 刘 晔,王泽兵,冯 雁,古红英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79-180,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个基于增量学习支持向量机的DoS 入侵检测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将训练样本库分割成几个互不相交的训练子库,按批次对各个训练子库样本进行训练,每次训练中只保留支持向量,去除非支持向量。与传统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入侵检测方法对比的试验表明,该方法在不影响检测性能的同时明显减少了训练时间。
  • 卢 静,冯卫东,黄皓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81-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病毒的传染机制、行为和发展趋势,对反病毒预防、检测的静态和动态判定技术作了详尽的阐述,最后提出了针对未知病毒的可变推理机技术,并对反病毒技术的未来趋势作了展望,提出了立体防毒和整体解决体系。
  • 唐 鼎,赵海滨,侯自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84-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IETF 提出的PANA 草案以及EAP 标准分析,给出了一种使用独立于二层链路技术的PANA 协议承载EAP 认证协议来进行接入认证的实现方案,并以PANA 承载EAP-TLS 认证为例给出了该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
  • 耿 航,彭志威,王育民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87-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因特网密钥交换协议中积极模式协商过程中群不一致导致的协商失败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通过发起方选择群一致的配置进行协商的改进方法。
  • 肖天威,张世永,钟亦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8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PKI/CA 技术与规范的研究,在实践了PKI/CA 中间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认证服务技术来减小认证的开销,从而达到在保障安全之外提高了客户端与服务端交互的效率,并且研究了相应规范来获取时间戳服务,同时在J2EE 的EJB 容器环境下使用了代理模式以及Interceptor 的技术来实现了PKI/CA 中间件,并且实践了PKI/CA 中间件的即插即用。
  •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 薛继伟,李耀辉,陈冬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92-193,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通常是采用梯度下降法,此方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小而得到次最优解。另外,对于有些应用来说,用于训练网络的样本的输入/输出数据无法精确给出,而只能以一定的范围的形式给出,这就给传统的神经网络带来了困难。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优化的神经网络学习算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上面所提到的传统神经网络学习算法的缺点。
  • 袁宏武,薛模根,姚 翎,王晓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94-196,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规则的个性化课表生成算法。该算法构建了排课过程的启发式规则和规则应用策略,以个性化需求为特征的数据结构为初始状态,通过启发、优化和回溯等过程,求解满足要求的状态解并生成相应课表。应用表明该算法设计合理,运算速度快
  • 杨洪涛,王继龙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197-199,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事件(告警)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事件关联技术是事件管理系统的核心。该文对主流事件关联技术进行对比和评述,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短长,并提出结合RBR 和CBR 技术实现的一种实用、高效的事件管理方案。
  • 王 忠,武 哲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00-2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金融审计的特点,分析了影响贷款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进行金融审计的神经网络模型,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大量的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帮助审计人员准确判断审计对象的基本状况,为快速确定审计重点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 陆美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03-204,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当前对于从固定背景下的特征符号与背景符号相粘连的图表中提取信息所存在的问题,设计了适用于此类问题的方法模型。提出了一种在固定背景下通过背景符号检测和背景符号擦除来实现随机波形提取的方法。
  • 辛明军,吴超,沈钧毅,李伟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05-2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协同设计领域问题的协作求解模式基础上,分析了协同设计领域问题求解的过程控制对象,提出了协同设计领域问题求解过程控制对象的多层次协作求解机制。并以领域问题协作求解、业务处理的过程控制以及领域控制知识的处理过程为核心,构建基于协作的协同设计过程控制对象的知识处理模型。最后以活动框架的业务处理过程控制为背景,讨论了协同设计领域问题求解过程控制对象的知识处理算法及其程序实现过程。
  • 王小鹏,郑玉甫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08-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学多尺度的图像噪声去除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形态学多尺度开闭重建运算对噪声图像进行多尺度重建,将噪声图像分解为一系列尺度不同的特征图像叠加,然后对叠加特征图像进行尺度模式谱分析,确定图像中噪声对应的尺度范围,最后将噪声尺度对应的特征图像从噪声中去除,达到同时消除噪声和保持图像目标信息完整及准确定位的目的。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不同类型的图像噪声,具有较高的输出信噪比,同时保持了图像信息的完整和图像目标的准确定位。
  • 覃志祥,丁立新2,简国强,秦前清,李元香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11-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LDA 的人脸识别算法。该方法重新定义了样本的类间散布矩阵,在原始的定义基础上增加了一种径向基函数(RBF)调节类间距离,使得在选择投影方向时能更好地分开各类样本;同时该方法在类间散布矩阵与类内散布矩阵的特征分解的基础上,通过变换求出符合Fisher 准则的最优投影方向,可以证明这样得到的投影方向同时具有正交性与统计不相关性。通过ORL 人脸数据库的数值实验,表明了该算法比传统算法有更好的性能。
  • 唐志芳,时海涛,鲁华祥,王守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14-2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入研究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几种系统级电源管理 (PM) 算法的基础上,利用BP 神经网络的非线性映射能力,提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对任务之间相互间隔时间也就是系统空闲时段的长度进行自适应学习的BPPM 算法,具有传统回归PM 算法不可比拟的优点。仿真实验表明引入神经网络的电源管理算法较之传统PM 算法大大降低了系统级功耗。实现了在不需要建立系统模型、无需预先获得负载统计特性的前提下,通过从系统正常工作产生的数据中不断学习,使系统具有自适应、高效的电源管理能力,以达到降低系统功耗、提高器件可靠性、延长工作寿命的目的
  •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 金宝轩,边馥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17-219,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三维城市的建模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一种网格环境下基于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消息包的三维空间数据表达方法,并通过动态网格服务的方式为客户端的三维可视化提供数据源,通过解析SOAP 消息包便可得到三维可视化所需的矢量数据、属性数据以及纹理数据等,再通过Java 和Java3D 技术实现城市模型的三维显示和客户端的交互操作。最后,在Globus 网格环境下给出了基于网格服务的三维城市模型可视化的实验例子。
  • 储 珺 ,高满屯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20-221,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多回路平面曲线的分割算法。算法以直线段和二次曲线段作为拟合的基本单元,通过边缘跟踪把多回路的平面曲线分割成曲线段或单回路的封闭曲线,然后在曲线曲率不连续处继续分割。针对一次分割时可能会产生的迷向问题,提出了基于对偶原理的线段合并技术。该算法的结果能简单有效地描述场景中的物体,使高级视觉任务更简单。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 薛 锋,刘 忠,刘 健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2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基于HLA 的水下战仿真系统的结构组成,介绍了仿真的建模过程,并详细说明了视景观察器开发的关键技术和主要过程,在PC 图形工作站上实现了满足实时性要求的视景观察器。
  • 董世都,杨小帆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25-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具有分辨率可扩展的适合便携带设备的视频压缩方法。该方法分为两阶段:(1)利用人眼视觉模型对小波系数进行量化;(2)对于低频子带,利用周围的系数对当前系数进行预测,对预测误差进行编码,对于高频子带,先进行Run-length 编码,再进行Huffman编码。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视觉效果下,该方法获得了与MJPEG2000 相当的压缩比,并且压缩所需要时间更少。
  • 工程应用技术与实现
  • 杨修涛,鲁巍,李晓维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28-229,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了利用测试向量进行评估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强对应集和弱对应集的定义及推论。按该方法,依不同模型生成测试向量,然后进行相互间的覆盖计算,以比较模型的优劣。最后对ITC99-benchmark 电路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 王俊宇,忻 凌,周 维,周晓方,闵 昊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30-2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Java 处理器的改进型寄存器队列(FIFO)的设计和控制方法。通过在传统的指针移动型FIFO 的基础上,改变读写指针的操作宽度,增加读出端口,增加旁路设计等方法,使得改进型寄存器队列可以适应Java 语言字节指令的变长特性。该设计在一种针对嵌入式系统的Java 虚拟机的硬件实现中得到应用,提高了Java 处理的取指效率,并对随后的指令折叠提供了方便。
  • 秦国锋,鲍晴锋,李启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33-2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深入分析,针对目前存在定位精度漂移和站点报站漏报或司机人工操作繁琐与复杂等问题,采用求解平均值、均方差和估计值等数理统计理论,建立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动态精确定位数学模型,进行动态求解,精确定位,并利用扁平多叉树动态向二叉树转换的自动站点匹配模型设计了比较优化可靠的算法,保证匹配算法的复杂度为O(n),减少计算资源的占用,提高数据处理的实时性;且通过实时的GPS 数据采集进行实际反复验证,能满足定位精度和智能自动报站的时间与位置要求,实际测试结果证明该算法性能稳定、运行可靠,且应用范围广阔。
  • 王 然,刘子英,张有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36-237,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讨论了基于公众移动数据通信网平台下石油测井实时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根据石油测井的特点,传递的数据类型有实时采集数据、测井状态和双向交互文件数据3 种,其中实时采集数据时延要求最短。根据前期现场实测得到数据反馈,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优先级调度,全双工退N 步传输协议等方法,很好地满足了石油测井实时远程监控的数据传输要求。
  • 万继光,黄振中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38-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网络上光盘资源的增长,光盘镜像服务器成为光盘网络共享的重要技术。针对传统光盘镜像服务器的缺点,文章实现了一个新的基于iSCSI 协议思想的高性能光盘镜像服务器,详细介绍了这种光盘镜像服务器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测试和性能分析
  • 林 玲,蒋 俊,倪 明,柴小丽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4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传统的共享总线技术遇到的困难,介绍了新型总线技术RapidIO。结合实例,分析研究了RapidIO 在多处理器系统互连中的应用。
  • 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
  • 董光波,谢桂海,孙增圻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47-249,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TMS320VC5502 微处理器和小波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强噪声语音信号的分析与去噪处理,在DSP/BIOS 控制机制下建立了基于DMA、双缓冲区切换和中断响应机制等技术的音频信号采集与处理的程序框架,并对小波频带阈值去噪、DMA 与外设接口配置、DSP内存使用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为数字信号处理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有效例证。
  • 邹焱飚,谢存禧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52-253,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基于家庭的远程监护系统整个体系结构。作为系统终端的机器人护理床协助完成部分护理工作;同时提供远程连续监测各项健康相关的生理参数信息,监护系统实时识别危险信息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系统实现和已有的以医院为核心的健康服务体系整合。在此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应用了基于多Agent 的软件工程建模方法。根据系统需求分析,辨识各Agent 的角色和责任。应用统一建模语言(UML)的静态视图,分析得出表示Agent 之间的关联关系的静态模型。通过分析系统工作流程,得出Agent 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动态模型。
  • 刘 伟,张玉清,冯登国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54-256,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要介绍了CC 评估的相关背景知识,指出目前CC 评估所面临复杂性高、效率低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系统安全通用准则评估工具,并详细介绍了该工具的功能和模块设计。最后给出了该工具的实现和应用。
  • 侯 丞,康建初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57-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电信网络管理系统的现状以及传统电信网络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用CORBA 接口代替网管系统原有接口的方案,给出了基于CORBA 的电信网络性能管理接口的具体结构设计和性能管理原型系统的实现方法。
  • 陈 颖,沈 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60-2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与服务定制思想,讨论了电子白板构件的设计与实现,介绍了电子白板构件的主要接口和调用机制,并结合“863”课题的研究,将电子白板构件与其它构件进行服务组合,集成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会议应用系统。
  • 陈晓晖,姚宇明,郑明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64-266,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如何使用Struts 和Hibernate 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Web 的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从表示层、业务层和数据层分析了实现的关键技术。
  • 梅登华,闵华清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67-268,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微机联锁培训系统的相关数据和分类,就内部数据的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分类进行了详细说明。提出了内部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存储方式。分析了不同运行环境下这种数据表示和数据处理方案方案的优劣,认为现行方案是当前问题较好的方案结论。
  • 聂新义,任敏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69-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在USB 数据通信中,串行接口引擎数据采样功能模块的设计实现。说明了数字锁相环对12Mbit/s 数据流进行采样的工作原理和相位偏移、频率偏移消除方法。还说明了该数字锁相环的效率和出错概率。
  • 郭丽娟,刘双与,张 激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72-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时间触发架构(TTA)为设计和实现高可靠性分布式嵌入式系统提供了软件和硬件的模型。在TTA 系统中,全局时基和各种接口的精确定义,简化了节点间通信,保障了实时应用时限和错误检测。该文描述了TTA 模型和TTA 设计原则,并提出了基于TTA 简单的车载节点模型。
  • 田 凤,赵卫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75-276,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间数据库引擎是实现空间数据库的核心,能有效存储和管理空间数据。文章以空间数据库引擎技术的研究为起点,对ArcSDE技术的理论体系进行阐述,并开发了基于ArcSDE 的道路信息管理系统,证明了ArcSDE 技术在道路信息系统中运用的可行性,解决了GIS应用与空间数据库集成的制约瓶颈问题,实现了海量、分布式空间数据的有效管理。
  • 唐思章,陈涵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77-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个使用CORBA 中间件技术、基于开放的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分布式自动化负载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括分布式自动化负载测试系统框架、该框架下各个模块的设计、实现以及为其它测试工具提供的外部接口。
  • 陈 杰,贺立源,徐胜祥,黄 魏,马文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80-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专家系统基本原理为基础,将烟草种植理论和实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了系统集成,构建了Internet 环境下的烟草生产专家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该专家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和实现方法,包括专家系统总体结构、知识点的划分、知识库和推理规则库的建立、推理机的设计和表现形式等内容。
  • 姚建军,倪佑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4): 283-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排队引擎的思想,对通过不同媒体接入的客户请求进行统一排队的Call Center 系统结构,该结构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Call Center 系统中的一些不足,为改善现有Call Center 系统的性能和开发性能更优的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