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和查稿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远程编辑

2006年, 第32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06-04-20
  

  • 全选
    |
    发展趋势/热点技术
  • 刘文清,陈喆 ,韩乃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标识与处理隐蔽通道是美国橘皮书TCSEC 对B2 及以上级别安全产品的关键评估要求,也是国际标准CC 评估EAL5 及以上系统的关键指标。目前,隐蔽通道分析是阻碍我国开发高安全等级信息系统的主要瓶颈。该文介绍了迄今为止国际上标识与处理隐蔽通道的主流方法,探讨了使用这些方法对安全信息系统进行隐蔽通道分析的可行性。
  • 孙军梅,缪淮扣,文志诚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形式规格说明语言Z 对面向服务这样一种新出现的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进行形式化,克服了原先面向服务体系结构的非形式化描述中的限制,为更好地进行面向服务的分布式软件开发提供了指导模型。
  • 林钢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虚拟天文台技术的研究,从单个数据库存取扩展到了基于网络的分布在世界范围的多个数据库交叉存取、网格计算,该文介绍了虚拟天文台技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内容。最后简要地叙述并概括了虚拟天文台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虚拟天文台技术的研究中,可以看到一个分布式系统的例子及在网格发展历程中一个数据网格例子,从中可看到新一代计算环境的发展趋势。
  • 博士论文
  • 倪 强,周 磊,张文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9-1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中,非线性编辑中视频特技合成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目前,这些特技大都是在空间域中实现的,但是由于数字视频的压缩编码大都采用MPEG-2 标准,因此直接在MPEG-2 压缩域实现视频特技的合成,可以减少很多中间步骤,从而加快电视台基于MPEG-2 的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播出一体化进程。该文提出了一种在MPEG-2 压缩域中不完全解压缩实现镜像特技的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算法后,计算量比传统的空间域实现特技有了很大的减少,而视频图像的质量损失很小。
  • 李韪韬,王惠南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2-13,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脑功能磁共振图像配准的方法。Legendre 正交矩可以用来作为图像配准的策略,它的快速计算至关重要,边界的拟合精度和速度对Legendre 矩的计算影响很大。根据推导出的Legendre 矩的边界特点,提出了采用四连通链码法和改进的矢量斜率法进行边界拟合,从而解决了Legendre 矩快速计算的问题。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多参数配准策略优化,避免了局部极值的干扰。改进的Legendre 矩配准方法是一种快速脑功能图像配准方法。
  • 张羿猛,黄芝平,毕占坤,王跃科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4-1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用于共享缓存分组交换设备的最佳阈值Pushout 的缓存管理策略(OTP)。在这个策略中,缓存区采用共享的方式,而每个输出端口分组调度采用Pushout 策略。OTP 策略的主要思想是将输出端口按照其队列长度分为活跃和非活跃端口,根据队列长度与端口的活跃程度决定分组的接纳或丢弃。仿真结果表明,OTP 策略在多个输出队列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公平性和鲁棒性,同时在丢包率方面,OTP 策略的分组丢失率接近于SP(Selection Pushout)策略。
  • 姚如贵,王永生,徐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7-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分组相关快衰落信道的特性,推导出该信道下Turbo 码的译码算法,并从推导结果确定:平均信噪比和信噪比弥散度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在分组相关快衰落信道下,采用该文提出的Turbo 码译码算法,可以提高整个系统性能,在误比特率为10-3 时,与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码的系统相比,信噪比改善2.9dB;在大平均信噪比和小信噪比弥散度条件下,系统性能较好,误比特率较低。
  • 朱开玉,宋国辉,燕存良,李从心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CAPP 系统的二次开发中,特殊符号(粗糙度及公差等)的输入输出问题一直是个难题,一般采用Windows 自带的造字程序将所有特殊符号生成TrueType 字体,然后用区位输入法输入处理。这种方法的弊端在于字体是静态生成的,字形及数量不可扩展,使用人员不能任意输入,而采用动态生成TrueType 的方式可以生成任意字符且不受数量的限制,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特殊符号的处理问题。文章在分析了TrueType 字体文件格式的基础上,给出了动态创建TrueType 字体的解决方案及在CAPP 系统中的应用实例。
  • 尹剑飞,郭荷清,欧毓毅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3-25,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模型驱动开发的场景下,保证UML 模型的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大多数UML/MDA 工具仅提供了有限支持。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代数重写逻辑的UML 模型一致性检查的方法。首先定义了基于两级代数规范的实施构架以分别检查UML 模型的设计时和运行时语义一致性,其次定义了检查包括类图、状态机图和顺序图在内的多图一致性的重写规则。该方法为保持面向可执行的UML 模型的一致性提供了有效支持。
  • 袁小华,刘纯平,高秀梅,夏德深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6-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Nyugen N 等的图像超分辨率小波内插的算法框架下,用二元树复小波变换代替实离散小波变换,使图像超分辨率小波内插能得到更好的高分辨率图像的拟合部分和更多方向的细节。算法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是对N. Nyugen 等的图像超分辨率小波内插框架的进一步改进。
  • 张 涛,柳重堪,张 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9-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移动卫星网络的拓扑时变性对其最短路径求解带来新的问题。文章利用提出的移动卫星网络模型,证明了基于传统网络的最短路径算法在移动卫星网络中使用存在局限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移动卫星网络的最短路径求解方法和优化算法,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 王文胜,杨静宇,陈伏兵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32-33,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PCA 方法和LDA 方法在处理图像识别问题时,一般先将图像矩阵转化为图像向量,然后以该图像向量作为原始特征进行特征抽取。近来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利用图像矩阵直接构造散布矩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特征抽取的方法。该文在该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IMSVD方法。该方法没有采用PCA 或LDA方法,而是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进行特征抽取。对ORL 人脸图像的识别试验结果表明,IMSVD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征抽取性能。
  • 余新桥,孟波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常用决策理论的不足,在计算机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DSS)的偏好agent 中用一种模糊数~N 模拟决策者的心理偏好,采用相关参数表达决策者的性格特征等个性因素。从决策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偏好集结模型,使群体综合偏好照顾到个性因素,为群体决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 高海华,杨辉华,王行愚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优化进行入侵特征子集选择,粒子群中每个粒子代表一个选择的特征子集,结合支持向量机使用该特征子集所对应的数据集进行分类,正确分类结果作为该粒子的适应度,通过粒子群优化实现最优入侵特征选择。改进的BPSO 方法中通过引入粒子群依概率整体变异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同时采用粒子禁忌搜索列表来扩大粒子搜索范围和避免重复计算;SVM 中采用基于粒度的网格搜索来获得最优核参数。最后用KDD 99 标准数据集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满意的检测效果。
  • 肖应旺,徐保国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40-4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鉴于传统的多向主元分析(MPCA)难以保证在线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实时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子空间的滑动窗主元分析(CSMWPCA)故障监测与诊断方法。在实时故障监测与诊断时,该方法采用适当大小的滑动窗逐步更新当前子数据空间,对当前子数据空间故障的识别通过依次计算其与基底库中各故障的匹配度来进行,克服了传统的MPCA 不能处理非线性过程和实时性问题,与一种新的移动窗多向主元分析(MWMPCA)方法相比,CSMWPCA 方法能更有效地识别故障发生的原因。
  • 王 虹,张文修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形式概念分析与粗糙集理论为数据挖掘和知识获取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方法。该文首先对于形式概念的外延及粗糙集的等价类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其次通过引入反链形式背景,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最后给出了形式背景约简和划分约简之间的关系。
  • 李绍滋,周昌乐,陈火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45-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共享信息的集中存储对存放这些信息的服务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同时,服务器将成为整个系统的瓶颈。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P2P 的信息共享与推荐模型,解决了信息集中存放产生的问题。接着,对该模型中涉及到的基于内容的过滤,提出了一种基于词汇链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纯粹单一关键词无法准确描述文本的问题,并对信息推荐中使用最成功的协同过滤算法进行了描述。给出了文本过滤的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魏大宽,黄兵,周献中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48-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不完备信息系统和模糊目标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将不完备近似空间和模糊目标信息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不完备模糊目标信息系统的概念;同时还给出了不完备模糊目标信息系统的粗糙集模型,该模型是完备模糊目标信息系统和经典目标信息系统粗糙集模型的推广。还给出了系统知识约简的一些相关概念及其辨识矩阵的知识约简方法。
  • 杜新华,陈增强,袁著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52-5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仿真分析比较支持向量机与前馈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函数逼近的结果,得出在小样本下,SVM 的样本依赖程度、抗噪声能力和泛化性能都优于前馈神经网络。
  • 曾 承,曹加恒,虞 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55-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的同层多粒度图像树型描述法(ORMG-tree)。它结合改进的基于极性的纹理表达,以及灰度、方位特征,采用两类区域法与能量最小化思想,从图像中分割出对象区域。通过不同粒度分别处理关注对象区域与非关注区域,并在使用ORMG-tree分割的同时,直接构造一个树型结构。实验表明:该方法充分突出了关注的对象性区域的表达及其完整性,尽量忽略背景与非关注区域,从而使得图像的多层表达更加有效,并节省了树型表达的处理时间和存储空间。
  • 软件技术与数据库
  • 马于涛,伍江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59-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连接件的基本定义,提出了一个“4+1”视图模型来对连接件进行建模,并对该模型涉及的视图进行了讨论。其中,交互规则/协议视图的构建是整个建模过程的重点,借鉴交际行为学中的有关原理构造了一个抽象、可扩展的交互模式框架,为其实现提供了良好的设计蓝图。
  • 俞晓明,郭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62-63,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应用层协议处理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标识的缓冲区优化策略。该方法通过减少缓冲区操作的盲目性,可以基本消除各处理模块间缓冲区匹配所引起的数据复制,提高了系统性能;同时,该方法可以支持系统执行期间应用层协议处理通路的动态改变,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在基于内容的网络安全系统上实现了该方法,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 肖健宇,张德运,陈海诠,董皓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套集成UML 与B 方法开发高可信嵌入式软件的实用方案:以软件的UML 状态机模型为起点,将其转换为B 抽象模型并在B 工具中验证该模型的一致性,然后遵循B 模型逐步精化的开发规则,利用B 方法的精化正确性验证功能,得到系统的可靠的实现模型,最后借助B 工具自动生成C 代码。实例分析表明,这套方法可以提高高可信嵌入式软件的开发验证效率。给出了嵌入式软件设计中常用的UML 并发状态图到B 抽象模型的转换规则。
  • 杨建华,谢高岗,李忠诚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67-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Linux 操作系统数据包处理流程,提出了一种基于Linux 内核的流量分析方法,采用该方法实现了基于Linux 内核的流量分析模块KTAM。分析显示KTAM 降低了系统调用和内存拷贝等开销,提高了流量分析性能,比基于Libpcap 的工具能力提高近50%。
  • 赵红超,方金云,唐志敏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STL 算法实现GIS 算法,可以保证它的简洁和高效。该文结合C++代码实例,抽象出了地理算子的概念,应用在GIS 算法当中。通过定制适配器来消除地理算子和STL 算法之间的不匹配,同时拓展了STL 算法满足GIS 算法更高级的需求。
  • 吴 英,王 刚,刘 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7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存储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通过网络提供方便、可靠与大容量的存储服务成为可能。该文设计并实现了双中心节点的网络软RAID 系统,并对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介绍。
  • 钱龙华,钱培德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子邮件通常按半结构化的MIME 格式进行封装和传输,并以各个邮件用户代理专用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无法同其它应用程序共享电子邮件,也无法充分利用电子邮件这一信息源。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邮件客户端的电子邮件的XML 表示方法,将邮件的XML 标记进一步地细化,目的是便于电子邮件的检索和重组,并给出了从邮件的MIME 源码到邮件的XML 文档的转换方法,为邮件的后续操作和邮件库的充分利用提供基础。
  • 许 静,刘 杰,庞 博,王庆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的性能测试需要进行全数据集合的回归测试,才能得到准确的性能指标。测试过程需要大数据量、长时间,所以自动测试成为必然的选择。该文设计了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应用于软件系统的性能测试。并以OCR 软件的测试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具体功能实现。
  • 赖 根,肖明清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82-83,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采用基于COM 模型的ActiveX 控件技术实现测试功能封装的方法;给出了其测试系统软件结构;详细介绍了在Visual C++中采用ActiveX 控件技术封装测试功能的过程以及在LabWindows CVI 开发环境中使用ActiveX 控件的过程。
  • 胡小明,蒋学英,陈子阳,刘国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84-8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XML 函数依赖、逻辑蕴涵是进一步研究XML 键和XML 规范化理论的基础。为了有效地解决XML 函数依赖的蕴涵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DTD 路径编码机制,对它的性质进行了分析。编码后的DTD 能在线性时间内对XML 函数依赖的逻辑蕴涵问题进行判定。
  • 陈 翔,刘军丽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工作流模型的适应性,通过建立统一的资源管理器模型,解决了工作流网的资源分配问题,得到了一致的资源请求和资源释放过程。在引入着色Petri 网的基础上,得到更加容易控制和计算机化的着色工作流网模型。最后,定义并将适合于工作流的事件-条件-动作规则引入着色工作流网,提出了基于ECA 原语的工作流模型描述机制。
  • 毕硕本,裴安平,陈济民,闾国年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空间数据挖掘中聚类算法的总结与分析,以姜寨一期聚落中的居住区和墓葬区为研究实例,实现了对其房屋区中大、中房屋组,以及墓葬区的聚类分析,得出了姜寨一期聚落的空间聚类规则,为考古学聚落形态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 张雪萍,秦奋,王家耀,范中山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9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现代科技和传感器的发展和应用,复杂多变的空间数据日益膨胀。为了有效地使用这些海量数据,不仅需要搜索元数据而且包括实际数据。要想通过扫描这些海量数据来回答值域查询显而易见是不现实的。该文研究了一种数据直方图聚类技术,用于栅格地球科学数据值域查询。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近似地回答统计范围查询,同时可以给出准确评价。
  • 梁鹏,何克清,李 兵,刘 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95-96,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ebXML 电子商务标准规范为研究实例,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思想和方法,提出了分层的电子商务互操作性测评保证体系,并着重论述了电子商务消息服务层的互操作性保证方法,包括服务功能的划分、测评过程模型和测评检验标准,最后通过一个消息服务层的互操作性测评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 李君丽,祝智庭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97-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学习内容管理系统是解决教学资源库和课程整合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文章重点探讨了学习内容管理系统的定义问题、角色问题、教学设计问题、系统架构问题和标准应用问题,希望能为更好地开发和应用学习内容管理系统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 罗 军,王 瑾,宋仙林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00-101,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中国结”式的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构建方案,通过数据采集和映射变换、数据复制分发实现不同系统间的资源高度共享和信息流通。构建“中国结”式的数据传输与信息共享平台,可以满足行业间或行业内“渐进式”地实施信息一体化,有利于行业间或行业内的信息整合,消除“信息孤岛”。
  • 杜红燕,田兴彦,田新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02-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Cache 污染问题,传统的仅由硬件控制的Cache 替换策略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Cache 利用率。为解决该问题,EPIC 引入了Cache 提示以辅助控制Cache 替换。文章提出了一个由编译器辅助控制的Cache 替换策略:最优Cache 划分(OCP)。OCP Cache 替换策略简化了Cache 行为和Cache 失效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OCP Cache 替换策略能有效地降低Cache 失效率。
  • 樊建聪,梁永全,徐建国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05-106,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可扩展函数族概念,将无关联的或者有依赖关系的多个函数,按照参数和自变量的特征集成一个函数族,可以通过增加或删除函数对函数族进行扩展。利用此函数族概念,设计了两种聚类算法,对其聚类性能作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用函数族方法进行聚类,在可伸缩性、增量数据处理和复杂数据类型处理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好的性能,而且具有线性的时间复杂度。
  • 李 岱,邓绪斌,朱扬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07-109,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VI-DE,数据抽取工具DE-Wrapper 的可视化编辑调试环境。DE-Wrapper 使用扩展正则表达式(ERE)描述数据源结构,根据该ERE 构造数据抽取树(DE-树),然后根据DE-树生成相应的关系数据库模式,最后抽取数据。VI-DE 整合了DE-Wrapper 的工作流程。该工具首先使用可视化界面支持ERE/DE-树可视化构建,然后自动检查该ERE/DE-树是否具有二义性,最后在样本数据上运行抽取算法并给出数据库结构和抽取结果,供用户进行评价,从而逐步引导用户设计出满足要求的ERE/DE-树。VI-DE 已用于构建国内第1 个整合的生物信息在线数据仓库系统。
  • 李长河,甘文丽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1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Internet 技术及应用的发展,基于分布式的异质信息资源的信息检索成为当前学术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在分析了目前解决该相关领域问题的几种典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政务平台上的实际应用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LDAP(Lightweight DirectoryAccess Protocol)和多Agent 的分布式网络信息检索模型,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如基于多目录服务的元数据组织、多Agent间的通信,最后给出了基于J2EE 平台的系统模型实现。
  • 陈启祥,左 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13-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SP.NET Web Forms 提供了很好的事件驱动编程模型,给开发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但是,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页面间的值传送问题便是一个例子。该文重点探讨了解决这种页面间传值问题的6 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备较高的效率和精度。
  • 李 晶,李宇佳,刘国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Native XML 查询处理系统可以支持基于树导航和模式匹配两种处理模式混和的查询,该文对此规划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混合模式XML 查询处理系统的结构特点及不足,展望了混和模式XML 查询处理的发展趋势。
  • 网络与通信
  • 王 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18-120,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Web 技术对供应链信息系统的影响,提出了构建供应链信息系统所需的从信息交换协议到跨企业信息集成方式等一系列战略性措施。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交换的实事性和准确性,是保障供应链竞争性的重要条件。该文在供应链信息系统及信息集成方面,提出了值得借鉴的方案,并取得明显的实际应用效果。
  • 张永忠,赵银亮,宋敬彬,董小社,李增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Web 集群服务器的后端节点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减少后端节点的MTTR(Mean Time to Repair),来提高它们的可用性,从而提高整个集群服务器的可用性。首先,通过分析现有的故障恢复方案的不足,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在新的方案中,采用了动态地检测和发送状态信息的策略,并引入了故障猜测状态,弥补了现有方案的不足。最后设计了一个试验环境,与现有的方案测试相比,使用改进的方案,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减少了63%,很好地提高了后端节点的可用性。
  • 林雪纲,郑成兴,窦旻,许榕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24-126,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原始数据进行R/S 分析得到Hurst 系数以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结构,重点分析了FIR 的阶及两种不同学习算法(Wan 和Back-Tsio算法)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FIR 阶的选择依赖于流量数据的变化周期,Wan 算法在Hurst 数接近1 的网络流量预测中具有更好的精确性
  • 陆廷荣,马玉书,杨永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27-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IP 地址空间耗尽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分级寻址的IP 网体系结构(IPEA),说明了分级寻址的IP 网地址空间与寻址方案,定义了带扩展地址的IP 包格式,及层次路由算法。并以仿真实验分析评价了IPEA 的性能,结果表明IPEA 有以下优点:(1)采用扩展地址扩大了地址空间,解决了IPv4 地址耗尽问题;(2)减小了路由表长度,有利于解决路由表爆炸问题;(3)基本不改变IPv4 寻址方式,迁移容易;(4)由于使用了内部地址,更便于网络管理。
  • 孙雨耕,胡华东,王燕琳,于洁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31-133,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采用流量工程的新型骨干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网络拓扑设计算法方案。仿真分析表明,本算法方案充分体现了流量工程在拓扑设计中的作用,是有效而可行的。
  • 郑 锋,涂 平,王钦敏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34-136,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电子政务系统的新需求,基于Web Services 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分布式电子政务平台构造方案,它可以跨越不同机构的应用体系、操作系统、开发语言等的界限,以服务的形式封装数据和应用并对外发布,供用户调用,从而形成一个基于Web 的服务共享平台。文中从阐述Web Services 的概念入手,详细介绍了所开发电子政务平台的架构、软件体系结构及系统拓扑结构,并给出了基于该平台的两种应用场景。
  • 彭杰,应启戛,周美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37-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工业以太网是一个信息系统以及对工业以太网系统进行风险评估的必要性进行了说明。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工业以太网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了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时要考虑到的风险因素。
  • 裴尔明,孙功星,石京燕,于传松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39-140,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SNMP 协议和LDAP 目录服务为基础,利用DNS 服务对用户请求进行调度,该文提出了一套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大量用户登录的解决方案,并实现了一个完整的登录调度系统,很好地解决了集群、网格环境下的大量用户登录的负载平衡问题。
  • 张大伟,夏寅贲,田 霖,谭 敏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41-143,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移动IP 技术中的切换延时是阻碍移动IP 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链路的切换协议,该协议在提前触发等机制的保障下采用链路冗余的方式,实现了移动节点的无缝切换。另外,对该协议在切换性能上的改进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协议下切换过程中的通信性能进行了测试。
  • 徐桐发,张冬慧,毕经平,吴贵臣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44-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主动业务探测模式和被动测量相结合的方法测量IPv6 下的DNS,从用户感知角度反映DNS 业务的性能状况,克服了传统DNS 测量侧重于DNS 服务器或DNS 分布式系统性能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测量工具dnsScape,实现了对IPv6 下DNS 业务的有效监测。
  • 杨音颖,吴家皋,周长寿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47-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个在Pastry 上实现的应用层组播系统。系统可以根据接收者对延时和带宽的不同要求,面向实时应用,提供可定制的组播应用。在同时满足延时限制和带宽约束的条件下,接纳尽可能多的用户。通过限制可能父母节点集合的大小,提高系统扩展性。
  • 袁云权,汤国建,汤益林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50-152,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战术互联网的一体化需求,对战术互联网路由协议体系,服务质量(QoS)控制和QoS 路由问题展开研究。针对战术互联网的分布式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链路反转的区域路由协议;根据服务质量控制中业务需求和网络资源同时动态变化的特点,引入自适应控制模型,设计了自适应QoS 控制的基本模型和实现框架;通过分析QoS 路由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链路反转和遗传算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分布式遗传算法QoS 路由协议。
  • 安全技术
  • 苏桂平,刘争春,姚旭初,殷学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53-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Fourier 分析理论用于信息安全系统中序列随机性的检验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随机性检验方法,该方法可以用随机序列发生器产生序列的随机性检测,也可以用于检验密码算法的安全性。
  • 覃伯平,周贤伟,杨军 ,宋存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55-156,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现有入侵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提出了一种综合评判入侵检测系统性能的新方法,把评估的主观因素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提高了评判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并已通过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 崔宾阁,刘大昕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57-158,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实体语义的多级安全数据模型。该模型借鉴了Smith-Winslett 模型基于置信的语义和MLR 模型数据借用的思想。定义了ESM 数据模型,并描述了它的4 个完整性性质和4 个数据操作。ESM 模型消除了语义模糊性,同时又保持了向上的信息流。证明了ESM 模型的正确性、完备性和安全性。
  • 文静华,张梅 ,李祥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59-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认证协议是网络安全体系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问题。在传统认证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证协议。经过用BAN 逻辑对这个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找出了可能的攻击方法并作出了相应修改。讨论了BAN 逻辑用于认证协议形式化分析的作用、局限性以及改进的方向。
  • 程安潮,余 奇,姚 馨,叶酉荪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62-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钥基础设施PKI 技术通过方便灵活的数字证书与密钥管理机制,解决了可信的身份问题。但是,仅仅依靠PKI 机制无法完全满足大型分布式网络环境下授权管理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等需求。该文在深入研究PMI 及属性证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属性证书的PMI 授权管理模型,并对模型的具体实现进行了研究。
  • 孙 磊,葛临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65-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MANET 网络按需组播路由协议ODMRP(On-Demand Multicast Routing Protocol)和可验证秘密共享机制提出了一种组密钥生成算法ODGKE(on-demand group key establishment),在路由发现的过程中同时生成组密钥,可以大大减少由于组密钥生成带来的网络开销和延迟。仿真结果证明ODGKE 在组密钥生成成功率和延迟方面明显好于现有组密钥生成算法。
  • 郭亚军,洪 帆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68-169,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普适计算环境中,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访问资源,获得服务。但是这种无处不在性和移动性的环境带来了新的安全问题。资源的拥有者和请求者一般互相不知道。该文给出了主体的信任策略以及基于信任的普适计算环境认证方法和访问控制模型。
  • 游启友,戴一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70-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比较了当前各种经典音频隐藏算法的优缺点及其无法抵抗的攻击算法后,提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mp3 文件中隐藏秘密信息的算法,它将数据隐藏在一个复合空间内。和现有算法相比,它具有更高的隐藏率、健壮性和不可感知性,能有效抵抗统计攻击。
  • 魏利明,陈相宁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73-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行证书验证方案存在的缺陷和交叉认证网模型中证书验证的复杂性,得出对交叉认证网模型证书验证进行优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个优化的证书验证方案,给出了优化设计的思路,对各种优化设计的技巧进行了说明,最后给出了该方案的实现流程图。
  • 何 伟,孙玉海,沙学军,孟丽容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76-177,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级入侵容忍数据库采用多级安全体系结构,将冗余和多样性技术相结合,采用整体安全策略及面向服务的入侵容忍技术,实现数据库的可生存性、可用性及关键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与其他入侵容忍数据库相比,文中提出的数据库安全体系结构能有效抵御来自于OS 级、DBMS 级以及事务级的恶意攻击,同时降低了安全成本。
  • 张 吉,谭建龙,郭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78-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蠕虫抽象共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包内容的未知蠕虫发现策略,并实现了对应的原型系统。在具体实现中,解决了数据包中重复串快速统计和增量维护多串匹配的问题,并比较了系统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发现率和较低的误报率,处理性能达到40Mbps,可多台并行部署于骨干网结点处进行蠕虫检测。
  • 洪敬风,段海新,姚淑珍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81-182,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利用被动监听Overlay 网络进行 DDoS 攻击源追踪的新方法。它能够跨越多个自治系统追踪一个大规模DDoS 攻击的多个攻击源。基于该方案,设计和实现了一个IP 源回溯系统:SnifferTrack。描述了它的体系结构和组成、追踪过程和算法。最后,提出了SnifferTrack 系统中的几个局限以及进一步的工作。
  • 黄伟健,周雁舟,刘文清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83-185,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条件接收是实现PPV 业务的重要技术,而其中的密钥分发效率和安全性又是影响条件接收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文章在基于四层密钥分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树分层模型及相应密钥分发方法,该方法具有最优的密钥分发效率。
  •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 许淑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86-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逆向物流供应不确定性的特点。在分析灰预测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更严格的跳变点判断标准,建立了跳变点序列的IJGM 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算法和步骤。在该基础上,给出了逆向物流供应的灰预测体系和灰预测Agent 的逻辑结构。最后,为实现在线预测提出了基于Agent 的逆向物流跳变灰预测生产监控框架。
  • 李宗民,李 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89-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的几何矩定义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给出了结构矩的定义和计算。其实质是对原有几何矩定义中的密度函数经过变换得到新的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定义的不变矩突出或者扩大了形状之间的差别,因而使形状相似性的比较建立在更为可靠的基础上。基于平方变换的实验表明,与传统的几何矩相比结构矩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
  • 仝凌云,陈增强,袁著祉,安利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92-19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虚拟企业伙伴选择这一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理想点法将其转换为多个单目标问题,并应用双种群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问题求解。该算法涉及两个种群和自适应交叉、变异概率。在遗传过程中,每个种群的个体都根据适应度自动选择其交叉和变异概率,使个体对环境变化具有自适应调节能力;在一代遗传完成后,种群间交换优秀个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避免陷入局部极值。通过算例,证实了该算法能很好地解决虚拟企业伙伴选择这一多目标优化问题。
  • 高明霞,刘椿年,陈福荣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95-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概念-权向量组匹配算法。该算法对输入信息和待评估Ontology 进行语义分析,生成对应的概念-权向量组,利用概念-权向量组的匹配结果生成作为过滤和排序依据的结果向量。并利用该算法开发了Ontology 搜索引擎——WI OntoSearch。
  • 赵书良,蒋国瑞,黄梯云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1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MAS 环境下基于信用和关系网的Agent 信任体系,给出了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相关的量化公式。该信任体系可以使系统中的推荐信任和直接信任等同看待,能抑制恶意推荐、协同作弊这些干扰现象,能促进关系网的凝聚性,简化Agent 合作伙伴的选取,从而促进系统中Agent 间的合作。
  • 殷润民,平 洁,柴旭东,李伯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01-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灰度差统计的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全图的灰度差统计获得初步边缘判定阈值,可以降低边缘检测结果对噪声的敏感程度,并且不需要进行边缘方向估计,而是引入灰度脊跟踪优化算法,使边缘检测结果具有连续性和准确性。由于使用了检测结果优化算法,有效地避免了一条真实边缘对应多条边缘检测结果的情况。实验证明该方法应用在大部分真实图像的边缘检测效果优异,同时运行速度能满足大部分边缘检测应用的需要。
  • 邓小炼,王长耀,王汶,李向军,叶发茂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04-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特征提取和灰度相关相结合的控制点匹配算法:应用新算法提取特征角点作为控制点,在模板匹配计算中,采用动态模板进行不等距搜索。试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准确提取特征角点,具有较高的控制点匹配精度和运算效率,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用价值。
  • 党 琰,张宇镭,张冬茉,赵立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07-2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RNA 二级结构预测问题是生物信息学的一个研究重点。该文主要利用自然语言理解中句法分析的方法来研究RNA 二级结构预测。使用基于角色反演算法建立起来的,采用概率上下文无关文法进行分析的句法分析器,来预测RNA 二级结构。结合传统Chart 算法分析器和广义LR 算法分析器的优点,建立角色反演句法分析器;根据RNA 二级结构的构建方法建立相应的概率上下文无关文法;给出对RNA二级结构进行预测的具体实例。
  • 王永皎,张 引,张三元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10-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现有植物叶面面积测量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数码相机快速获得叶片图像,并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的测量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对植物叶面积的非破坏性测量,并能保证测量精度。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验证了该文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 吴璟莉,刘仁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13-215,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给出了分批配送的有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BVRPTM)的数学模型。通过引入改进的路径可行化方法和MRC 交叉算子,构造了一种适于求解BVRPTM 的遗传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解决BVRPTM,并取得了较好的优化结果。
  • 张晓杰,孟庆春,曲卫芬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16-2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利用蚁群算法来优化服务网格的作业调度系统的方法和一个两层的作业调度模型,该模型可以在网格的动态和异构环境下实现对作业执行时间的预测,然后根据作业的预测执行时间并利用蚁群优化算法使适应函数取得最小值,从而得到最优化的作业调度。基于开发的校园网格实验床,通过实验显示该方法可以优化服务网格的性能,减少作业的平均执行时间,提高系统的吞吐率
  • 陈明晶,姚建荣,唐志豪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19-220,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电子商务系统中,使用关键字匹配的算法实现商品搜索的功能,只能得到包含顾客输入关键字的商品。文章以网上书店的实现为例,通过对商品搜索算法的改进,引入模糊系统和文本匹配算法,使得在顾客搜索商品时,不仅显示精确匹配的商品,而且可以提供与其要求相似的商品,供其参考。这对于商家增加交易机会、发掘潜在顾客、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 孙雪青,邵谦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21-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小波变换后,图像的小波系数中含有的大量零系数。文章根据图像的小波系数的这一统计特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即方块填充法。利用图像小波系数的特征,对零系数比较密集的区域进行方块填充,并对各个方块进行标识,然后对填充后的小波系数编码,就可以用很少的比特描述比较多的零系数。实验结果表明,与零树编码方法相比,在大大节约运算量的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的数据压缩率。
  • 刘春光,臧克茂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24-225,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VRML 虚拟环境中,运动对象在曲面上的姿态调整是提高虚拟现实水平必须克服的难题之一。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撑平面计算车辆姿态参数,随三维地形的起伏自动调节其运动姿态,并进行三维显示的算法。描述了具体的算法设计,讨论了算法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应用于某履带式电传动车辆的虚拟现实仿真中。运行结果表明该算法实时性好、运行稳定可靠,逼真表现了运动车辆的动态行为过程。
  • 刘茂英,戴琼海,尔桂花,刘晓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26-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视频分割通常利用低级特征提取对象。文章提出对象运动的连通性是对象的高级特征;并在累积帧差图像上,滤除尖锐噪声自适应确定域值,利用这个特性自动提取首帧运动对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复杂度低,能够自动、快速、准确地提取运动对象,非常适于基于对象的实时视频应用。
  • 丁涛,戎蒙恬,刘文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29-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MPEG-4 实现中算术编码器的计算瓶颈,在算法上对原始Q-coder 编码的进位翻转问题和移位加方法进行改进,大大提高了编码效率。针对二值形状视频对象编码消耗大量资源的特点,提出一种高效的实现CAE 的VLSI 结构。在内部采用了一种延迟缓冲线机制保存输入的像素,每个时钟输出相应模板的内容,同时最大限度地安排要重复使用的像素。
  • 伍 毅,鲁东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32-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计算机辅助方法在古代壁画的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结合GPU 计算的特点,提出了一个统一的计算模型。对其中的重要算法提出并实现了相应的快速算法。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很好的交互经验。
  • 罗三定,孙薇嘉,沙 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35-237,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视频图像背景受物体遮挡和视野局限造成图像信息丢失的问题,根据序列图像的运动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帧间运动估计的动态视频缺损信息恢复方法,6 参数仿射模型的建立可克服因拍摄角度变化产生的视频图像变形,进行准确的补偿,与MPEG-4 中的Sprite图像相比,既恢复了缺失信息,又保证了视频的动态特性,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 韩雪峰,黄焱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38-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基于DirectShow 的MPEG-2 流式播放器一般都工作在拉模式,这导致了源Filter 的设计较为复杂,而且并没有体现出流媒体应用的优点,因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工作在推模式下的MPEG-2 传送流解复用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经实验表明,该Filter 能够满足解码器的实时要求,解码后播放的效果十分流畅。
  • 刘尚勤,顾耀林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41-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界中不仅包含规则的物体,而且还包含不规则的物体,正是这些使得现实世界丰富多彩。虚拟现实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该文介绍了L-系统的概念及其文法规则,并以它为理论基础,结合计算机图形学,以X3D 为工具,生成虚拟的自然景物及不规则图形,如树木、叶子、花草等,并且通过引入动画机制来增强虚拟环境的真实感。
  • 工程应用技术与实现
  • 周永华,陆化普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4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基于美国国家ITS 通信协议(NTCIP)和体系结构构建Web 服务的思想,将Web 服务纳入到NTCIP 框架,建立了基于Web 服务的智能交通系统集成体系,并讨论了3 方面的应用,即实现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系统硬件设备的控制、交通管理经营业务集成、个性化信息与服务定制。
  • 魏 欣,陈大跃,赵春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47-248,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交流电机调速实验系统中PC 端监控软件的设计方法。该监控软件实现了在PC 上实时地、可视化地控制电机的运行。它能够通过串口与DSP 程序通信。在系统运行前可以设置串口参数及DSP 参数,运行中可以接收DSP 发送来的实验数据,运行后可以方便地显示和保存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测试表明,设计的PC 端监控软件功能完备、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 袁凌云,朱云龙,瞿立成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49-2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相对于现有交通监控系统中所应用的各种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不受环境限制、自组织、分布性等优势。该文提出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无线交通监控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探讨了构造自组织、自适应的智能交通网络所涉及的车辆速度测试、车辆定位、车流量检测等技术,并指出其对未来交通发展的意义。
  • 江 鹏,何国建,蔡惠智,季晓燕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52-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雷达和声纳系统中,需要进行非常复杂的数据处理。目前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办法是将多个DSP 组成阵列处理系统,以增加整体数据处理能力。针对系统的要求,采用基于CPCI 的高速阵列信号处理板卡。该板选用AD 公司的高性能浮点DSP 处理器TigerSharc101,使整板具有14.4GFLOPS 的峰值浮点运算能力,它提供Link Port 来实现片间和板间通信。该文介绍了该板的原理框图,FPGA 的实现结构,着重于Host 接口逻辑设计。实践证明,该板具有了超强的运算能力,良好的扩展性。
  • 屈喜龙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55-256,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网络化制造系统中的资源信息集成的必要性。介绍了Web Service 技术的特点,论述了用Web Service 技术解决资源信息集成的方案及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成、德、绵区域网络化制造系统中的资源信息集成的开发实践,详细介绍了基于Web Service 的资源信息集成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并给出了核心代码和运行实例。
  • 唐 明,张焕国,刘树波,赵 波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57-2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高级加密标准算法(AES)的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对AES 的硬件实现方法进行研究,用硬件设计语言(Verilog HDL)描述了该算法的基本过程和结构,完成了分组长度为128 比特的AES 加/解密芯片设计。仿真结果表明,在时钟频率为25MHz 前提下,加/解密速度达3Gbit/sec,处理速度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李庆利,陈曙,薛永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60-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制了一种洗衣机仿真运行控制系统,该系统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参数对洗衣机进行控制,并将洗衣机的运行参数实时地记录下来存入数据库,为洗衣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原始参考数据。该系统使用了较多类型的传感器,可以作为设计一些智能测量控制系统的参考。
  • 周建鹏,陶丽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63-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使制造单元控制器具有柔性、开放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基于组件的制造单元控制器的混合式控制体系结构。在描述制造单元控制器的功能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对象CORBA 的单元控制器软件结构。同时,采用统一建模语言的面向对象可视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基于组件的单元控制器的设计。最后在CORBA 规范的Orbix 2.3c 平台和VC++ 6.0 的编程环境下开发了单元控制器控制软件。
  • 余 颖,乔俊飞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66-268,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ANFIS 的建模方法。以污水处理厂水质数据为样本,首先利用主元分析(PCA)实现输入变量的降维和去相关,随后采用减法聚类算法生成初始模糊推理系统,进而采用ANFIS 建立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模型。仿真实验表明:基于ANFIS 的建模方法是有效的;通过仿真结果比较,PCA-减法聚类-ANFIS 网络的拟合能力及收敛速度均优于PCA-BP,更适合作为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模型。
  • 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
  • 杨健,张慧慧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69-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net/Intranet 的现场实时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的软硬件系统实现方案。从控制管理部分设计、数据处理部分设计以及两部分联合工作等方面介绍了一个网络化数据采集终端的设计和实现,该方案通过采用ARM+DSP 主从结构、嵌入式Linux 系统及合理任务分配策略保证了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并将网络数据传输率需求控制在可行范围内。讨论了Ethernet 应用于工业测试诊断系统的相关关键技术问题。介绍了系统的构成以及主要工作流程。
  • 姚 馨,程安潮,詹雪冰,叶酉荪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72-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层体系结构(HLA)是美国国防部建模与仿真办公室(DMSO)在DIS 的基础上提出的新一代分布交互仿真标准,OPNET 则是目前业界公认的功能非常强大的网络建模与仿真软件。利用先进的分布交互式仿真标准HLA 和网络仿真软件OPNET,构建了一个能够对现有的或在建的军事通信网系进行规划、评估及优化的一体化网络仿真平台,并对该平台的特点及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描述。
  • 罗文龙,王劲林,陈 晓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75-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今移动终端的开发都是基于平台的,为了加速开发的速度,不同的芯片供应商都为手机设计厂家提供了各自的开发平台。该文总结了基于平台的手机开发过程中字体处理所共有的特点和流程。通过从开发平台提供的接口函数,来分析移动终端字体处理的通用步骤和处理方法。所涉及的处理流程在不同的开发平台上有共通性,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方便开发人员对移动终端的字符处理有清晰的理解。
  • 范 薪,杜 旭,曾俊轩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78-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Linux 由于其对网络协议栈的良好支持,在网络传输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由于Linux 对实时性支持的缺陷,不能实时处理网络数据。该文分析了现有Linux 内核的一些缺陷,并提出了一种实时网络数据处理的解决方案。
  • 郭 京,李 涛,赵 奎,刘 莎,卢正添,蒲 海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80-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Linux 的远程异步备份系统。该系统在设备驱动层监视本地服务器的写操作,并将相关信息封装成记录发送到备份网关上缓存,然后由备份网关异步地将所缓存的记录发送到远程备份服务器上,最后在远程服务器上重建写操作并提交给相应的备份分区。该系统可适应多种网络状况,对用户透明,支持Linux 下的所有文件系统与存储设备,实现了对本地服务器分区或磁盘的物理备份。
  • 赵 岩,张果,张春,王志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8): 283-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为不支持调试模式的CPU 扩展调试功能的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在保持原CPU 结构性和完整性的情况下,在片上增加了CPU 监视/运行分析模块、调试控制模块、时钟/复位管理和JTAG 兼容的调试访问接口,用较少的硬件开销实现了指令/数据断点、单步、运行/停止、CPU 复位、查看CPU 核心寄存器、读取/修改外部存储器以及在线编程等功能,且调试命令的设置和执行完全独立于CPU,保证了CPU 运行的实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