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和查稿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远程编辑

2006年, 第32卷, 第12期 刊出日期:2006-06-20
  

  • 全选
    |
    博士论文
  • 胡顺仁 ,陈伟民,廖昌荣,余淼 ,梁宗保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首先简单介绍了UML 的类图,并细分类之间依赖关系为数据依赖和方法依赖,在此基础上,将UML 类图转化为有向依赖图,并依据图论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了有向依赖图的性质和特点,证明了有向依赖图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不是传递的。
  • 余万涛,胡光锐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3-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分析移动计算环境下计算安全性的基本问题入手,探讨了基于程序语言的安全技术和实现方法。通过对移动计算安全框架的分析,指出考虑安全性要求的扩展类型系统这一静态分析方法是解决移动计算安全性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Nomadic-π 为元语言,给出了如何实现静态安全性分析的具体方法,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 鲁荣波,何大可,缪祥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合考虑了原始签名人和代理签名人的利益,通过将部分盲签名技术引入代理签名,对文献[3]提出的一种匿名代理签名方案进行了改进,构造出在合理安全假设可证安全的新匿名代理协议。其特点在授权证书中包含授权有效期,与以往方案相比,减少了系统数据库的存储量,提高了系统检索和执行效率。
  • 杨明辉,彭思龙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8-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取彩色图像中线目标,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彩色图像分割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分水岭分割得到初始过分割图像,并通过模糊聚类方法得到区域分类概率,然后根据图像的边缘信息和空间特性,得到区域的线方向邻接区域,最后通过迭代的方法,利用线方向邻接区域信息更新区域的分类概率。实验结果显示了很好的提取效果。
  • 江金龙,杨华甫,周献中,孙勇成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4ISR 系统是一个规模庞大、层次分明的离散动态系统,文章提出了一种面向C4ISR 系统的UML 和Petri 网结合的建模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从上到下的层次分析方法,用扩展的UML 模型对系统组织结构和系统的静态特征进行描述,用扩展的Petri 网模型描述和分析系统动态特性,通过相应的规则将Petri 网模型转化成状态图和序列图。新方法可以对系统要求进行验证,同时还可以编程实现。最后通过该方法,对一个C4ISR 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
  • 吴剑煌,刘伟军,王天然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细分曲面存在的一个问题是随着细分次数的增多,网格的面片数迅速增长,巨大的数据量使得细分后的模难以进行其它处理。针对这个问题,该文利用控制点的局部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Loop 模式的自适应细分算法,利用该算法可避免在相对光滑处再细分,与正常细分相比,既大大减少了数据量,提高了模型的处理速度,又达到了对模型进行细分的目的。
  • 袁军鹏,陈铿,黄进,李连宏,杨雨,朱东华,李俊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7-18,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概念层次是目前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前沿性方法。为了把概念层次用于数据挖掘,需要解决如何从现有数据集自动生成概念层次,如何存储和处理网状概念层次结构及如何提高概念层次结构的搜索效率等问题。文章提出适用于任何数据挖掘功能的通用编码方法――基于层次域的概念层次实数编码法,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概念层次的存储和检索问题,并在微机电系统领域进行了与典型算法的对比分析。
  • 曹玉辉,王卫红,覃 征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9-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有效地描述移动计算环境下P2P 的动态资源情形,提出了一种面向P2P 的动态资源模型——PODRM 模型。该模型首先根据P2P 模式下的资源特性构造出P2P 的网络资源空间,并抽取角色约束及操作约束,从而实现对P2P 资源的静态描述。然后,对CPN 进行了资源语义扩充,采用扩充了的CPN——E-CPN 来刻画资源的动态特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构造了PODRM 模型。最后给出了该模型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了移动计算环境下P2P 的动态资源情形,为动态资源的有效使用及受限资源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理论依据。
  • 邹复好,卢正鼎,凌贺飞,李瑞轩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2-23,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Watson 视觉模型的自适应视频水印,Watson 视觉模型用于控制水印的嵌入强度。借助于该视觉模型,很容易权衡水印鲁棒性和感知透明性的关系。经过实验证实,该水印系统对常用的视频攻击(MPEG 压缩、帧丢失、帧剪切、帧重排)是鲁棒的,同时具有感知透明性和实时性等特性
  • 徐建,游 静,张 琨,刘凤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4-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小波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处理系统资源使用相关的数据,实现了在线的软件衰退检测和资源消耗趋势估计。设计一种基于Haar 小波分析的数据平滑技术消除噪声,使用统计分析技术来分析预处理后的数据,以检测衰退的出现,估计资源消耗的趋势斜率,给出资源到达预警值的时间,确定系统的关键性资源。使用真实环境采集的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出软件衰退并给出每一种资源耗尽的估计时间,为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 龙士工,罗文俊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7-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机Petri 网等价性能化简技术的研究一直是Petri 网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已有学者研究了在指数分布的假设下的随机Petri 网等价化简方法。该文研究指出关于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化简结果并不依赖于指数分布,但是关于并发结构的结果依赖于指数分布。并给出了在均匀分布条件下的随机Petri 网并发结构的化简技术。
  • 官金安,陈亚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9-3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开发基于脑-计算机接口的脑控拼写装置,核心问题之一是实时、准确地从头皮电极记录到的脑电背景信号中提取通信载体信号,以决定用户选择的是哪个按键。该文对利用独立分量分析从多通道脑电信号中提取N2 成分进行了研究,针对独立分量极性及通道不确定的问题,结合基于负熵非高斯性极大判据的ICA 算法,采用双极性阈值方法,较好地增强及提取了诱发脑电中的N2 成分,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后续模式分类的正确率。
  • 谭毓安,朱立谷,曹元大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32-3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利用存储区域网络的冗余路径,在主机上加入驱动程序对逻辑单元(LUN)的输入/输出请求进行截获。在故障路径上的I/O 请求失败后,由驱动程序在正常路径上重新执行。路径失败时I/O 请求直接发送给HBA 驱动程序,避免了磁盘驱动程序中的无效重试过程,缩短了故障切换时间。I/O 请求被分配到多条路径上,提高了主机的吞吐能力,缩短了I/O 平均响应时间。
  • 软件技术与数据库
  • 印 鉴,周祥福,杨敏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挖掘是从数据中提取有用知识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数据丢失的情况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商业数据库中,由于文件错误、纪录缺失、存储策略的改变等都会引起数据丢失而造成数据库的不完整。这种不完整性会影响关联规则的挖掘过程,因为在有数据缺失时对规则的支持度以及可信度的计算都得不到确定值。把Apriori 算法应用于不完整数据库,基于期望支持度和期望可信度,给出了一个挖掘不完整事务数据库中关联规则的算法。
  • 朱战立,王魁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37-38,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ERP 软件的性能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中小企业具有多样个性化和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要求ERP 软件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和方便的扩展性。该文提出了开发中小企业ERP 软件的系统框架,该框架由业务应用层、公用中间件、二次开发平台和底层支持平台4 大部分组成,提出了通过业务单元及其供—求关系来集成整个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软件的生命力。基于该框架开发的中小企业ERP 软件在电子制造行业的一些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 王勇,李战怀,张 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39-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许多研究关注如何利用序列关联规则预测用户最近的HTTP 请求,这些研究主要利用次序信息或时间信息来进行剪枝,以提高预测的精度。该文对不同序列关联规则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给出了不同次序信息和时间信息的条件下各种序列模式挖掘算法。并使用实验比较这些算法的预测精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的精度指明了方向。
  • 栾 静,程 煊,顾君忠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4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嵌入式系统设计中缺乏高层设计环境,系统规范描述依赖于具体模型等特点,提出了需求驱动的嵌入式系统中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研究了从DCDM 到SystemC 的模型映射技术,开发了模型转换编译工具,并自动生成设计的可执行SystemC 程序代码,进行分层验证。最后介绍了一个应用实例。
  • 刘朝斌,吴非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45-46,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嵌入式Linux 下驱动程序设计特点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提高存储I/O 性能的新的RAID 算法,并实现了相应的设备驱动和cache 管理技术。通过对RAID5 存储子系统进行的测试和性能分析,证明该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 蒋盛益,阮幼林,李庆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夹角余弦的概念推广到混合属性的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相似度的聚类方法CABMS,同时给出了一种计算聚类阈值的简单有效的策略。有关CABMS 数据库的大小,属性个数具有近似线性时间复杂度,使得聚类方法CABMS 具有好的扩展性。实验结果表明,CABMS可产生高质量的聚类结果。
  • 罗秋明,欧阳凯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50-5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VFS 并行文件系统采用集中式的元数据服务器,这使得元数据服务器在大量的文件操作情况下成为I/O 瓶颈。该文通过增强PVFS的客户端和元数据服务器的相关功能,使得客户的文件请求按照文件名的Hash 变换转向不同的元数据服务器,在保留原来的用户访问方式和系统配置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元数据服务器的并行化,达到明显提高元数据服务器的总吞吐量和可扩展性。
  • 王晓晔,徐晓颖,孙济洲,杜太行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5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多维离散时间序列符号化方法,该方法用模糊自适应共振理论(Fuzzy ART)对多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聚类,实现多维时间序列数据的符号化问题。同时,通过属性相关性预处理分析,过滤掉聚类中不相关或弱相关的属性,保证了聚类算法的准确性,将提出的算法应用于多维交通流数据的符号化,效果很好。
  • 颜波,孙宏波,黄必清,肖田元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55-5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表中用流水号做主键可以提高效率。选择创建触发器来完成流水号的自动增加一方面能够回滚,另一方面流水号可以是数字型、字符型和字符串型,分别适合数据记录增量大和增量小的数据表、流水号需要左填充的数据表。测试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
  • 李 由,刘东波,张维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57-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对于虚拟组织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虚拟组织的自身特点而引发的数据结构和语义异构问题已成为影响数据共享的主要障碍。根据虚拟组织的信息共享特点,提出了数据共享环境的基本设计思想和数据共享软件基础设施的逻辑结构,并对相关技术作了深入探讨。
  • 胡志刚,谌 任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60-61,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网格环境中目前的资源预留机制导致排队任务(queued tasks)平均等待时间剧增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兼顾排队任务的资源预留机制,该机制中采用了一种新的策略,提出了一种动态确定n 的自适应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机制下排队任务的平均等待时间明显减少。
  • 曹静霞,杨 静,顾君忠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62-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在对等数据管理中实现基于语义匹配的知识检索,文章通过分离对等基础层和语义支持层,提出了一个实现语义覆盖对等信息共享系统的两层框架。该框架兼顾了系统可伸缩性和语义互操作性,并满足普适性原则。测试表明,该两层框架是可行的、有效的,且易于实现。
  • 张海燕,顾峰,姜丽红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65-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运用模糊聚类方法将项目属性特征的相似性与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相融合的推荐方法,此方法将用户对单个项目的偏好转化为对相似群组的偏好,目的是构造密集的用户-模糊簇的偏好信息,同时利用项目之间在相似群组的相似性来初步预测用户对未评价项目的评分,在此基础之上再完成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确实可提高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的推荐精度。
  • 吴燕妮,张 阔,王小鸽,田金兰,陈 渝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68-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元数据的语义级扩展。该扩展基于场景信息中的行为语义,描述了构件化分布式系统内相互协作的时序约束。基于改进的场景模型所制定的场景元数据规范,使用XML Schema 来描述,具有扩展性好、易于维护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场景元数据进行运行时,时序约束失配检测可以减少因非法动作所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潜在危险,从而有效提高了构件化分布式系统的协作安全。
  • 张志勇,普杰信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71-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角色和活动的重要特性,提出了一种面向CSCW 环境基于角色-活动并具有时序特征和约束规则的委托授权模型RABDM forCSCW,以及CSCW 访问控制体系架构和委托授权工作机制。该模型解决了基于CSCW 图形图像协同处理实际应用中访问授权过于集中的问题,实现了分布式和动态时序性等特征。
  • 吴毅敏,陈有青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7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Real-Time BI 中的RTDW 和BAM 两种技术,提出了DWM 数据仓库监控的概念,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用于零售业数据仓库项目的DWM 系统,实际应用证明了DWM 的有效性。DWM 可以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快速应变能力,是现代企业竞争的需要,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任继平,王占武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77-79,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一代的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的Web 应用系统与传统系统存在的诸多差异决定了对该类应用系统的测试要有新的方法。该文基于软件质量特性,从测试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该类应用的系统测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 张 刚,周昭涛,王 斌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80-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基于主题的分布式信息检索方法,并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该文通过文本聚类方法,把文档按照主题的方式来划分,经过实验发现查询答案明显地汇聚在少数的文档集合中。由此表明,基于主题的分布式信息检索方法比传统分布式信息检索方法在检索效果上有了显著的提高。
  • 陈 卓,熊忠阳,李银国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8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汽车电子仿真控制平台开发领域,通常需要遵循OSEK/VDX 规范集,而该规范集的核心之一便是OSEK/VDX 操作系统规范。要设计一个符合该规范的微实时操作系统,任务管理机制是保证其实时性的重要方面。该文提出一种符合OSEK/VDX 操作系统规范的任务管理机制,以满足OSEK/VDX 操作系统的需要。
  • 吴溥峰,张玉清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85-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库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一门计算机技术,它的安全越来越重要。该文从数据库安全的定义入手,对用户认证、存取控制、安全管理和数据库加密等数据库安全技术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对国内目前采用改造数据库的方式来提高数据库安全的几个主要应用,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最后指出了数据库安全现存的问题和将来研究的方向。
  • 网络与通信
  • 林予松,邓洪涛,汪斌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89-9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网络层组播的部署难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大规模异构网络的组通信模型——MixCast,该通信模型采用单播和组播混合通信的方式,在接入网间使用单播,在接入网内使用组播,同时结合IEEE 802.1X 协议进行访问控制管理,从而在地址分配、组成员管理、协议可扩展性、协议复杂性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进。
  • 曹予飞,廖建新,朱晓民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91-92,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基于Web Services 架构的Parlay Web Services 的结构体系,在Parlay Web Services 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各功能单元之间的通信机制并总结出基本的通信方式,最后提出了一种对称的设计模型,指出了普遍应用下在设计上需要注意的问题。
  • 李 琼,郭御风,刘光明,刘 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I/O 互联技术及体系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相继涌现了一系列新兴高性能I/O 互联技术,包括PCI Express、RapidIO、HyperTransport以及InfiniBand。该文对它们分别予以研究介绍,针对各自的体系结构、技术特性和应用领域,分别提出了一种合理的系统结构方案。并对这几种I/O 互联技术的主要技术特性进行了简要而全面的比较,分析了I/O 互联技术及体系结构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刘 强,匡镜明,王 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96-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深入研究HLA 分布式仿真技术与OPNET 平台仿真机制的基础上,将HLA 分布式仿真技术与OPNET 网络仿真平台相结合,提出了军事通信网分布式仿真的体系结构。实现了将大规模的网络仿真负荷分担到多个仿真平台上,仿真过程的动态控制与仿真数据的实时显示,为大规模军事通信网仿真提供了参考。
  • 陈 靖,李增智,朱海萍,杨怀洲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99-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Web 业务管理定量模型构造系统的体系结构,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算法联机发现定量模型。该系统的优点是不需预先掌握被管元素的先验知识,就能联机发现Web 业务的定量模型,并且随着提供者配置的变化和需求的变更,不断动态地更新定量模型。通过应用于实际Web 业务的管理,反映出响应时间72%以上的变化度,证明了定量模型构造系统和模型构造算法的有效性。
  • 赖礼居,李德敏,徐 灏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02-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无线应用服务越来越多,位置相关信息服务(LDISs)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由于用户查询位置信息的模糊性,该文运用数学方法,在D-Tree 索引结构基础上,提出了位置相关信息服务的系统流程框架,给出了一种数据区域互补虚相交的方法,使得查询方式更加实用、灵活方便。
  • 赵 宏,杨愚鲁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04-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大多数的网格资源管理都有表示网格资源的全局信息中心。该文提出了一种网格资源管理模型,在该模型中不存在全局的资源信息中心,网格资源管理采用节点的完全自治管理,网格资源的发现和匹配工作是通过在网格中采用竞标机制实现的,即资源提供者不仅管理自己的资源而且通过竞标参与网格资源的匹配和任务调度工作。
  • 周书民,汤彬,孙亚民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07-108,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NS 对MobileIP 在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建立了含有5 个有线结点、2 个基站和1 个移动结点的拓扑结构,对移动结点的通信路径和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在模拟中,可以通过修改参数,如TCP 的数据包大小、网络队列的类型选择,来获得不同网络方案的对比资料。通过模拟反过来也能为系统的布置、配置提供很好的参考。
  • 吴泽民 ,都明 ,郑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09-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介绍了移动梦网监管机制的演化过程,讨论了当前移动梦网对SP 短消息和WAP 业务进行监管的流程。从流程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国移动是如何解决用户信息管理和数据计费问题的。这些监管机制已经在现网中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叶进星,郑捷文,林雪纲,许榕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12-113,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NET 开发平台,提出了一套异构系统集成短信息的方案。该方案包括用户注册、登录、公共调用接口、短信息发送、用户和短信息管理等5 个模块。针对短信息发送的特点,在公共调用接口部分提出了一种有别于HTTP GET、HTTP POST 协议和Web Service的思路,即利用URL 解析的方法传递待发短信息的各种参数。实践表明,该方案具有实现简洁、二次开发方便、安全高效等特点。
  • 马满福,吴 健,陈丁剑,邓 磊,胡正国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14-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格监测是实现网格资源有效调度的基础,它采集、传输和分析各种资源的运行数据,由此实现性能评估、错误发现以及预测等,最终改善系统的性能。针对网格资源管理中的计算经济模型,提出了一个4 层的网格监测体系结构;设计了监测中的数据处理管理、监测数据交换;对体系结构中的模块组成和实现问题进行了讨论,在GRACE 上实现了原型系统。通过实验证明实现的监测体系结构是有效的。
  • 翟卫丰,顾乃杰,张建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17-118,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移动Ad hoc 网络环境,基于节点能量消耗速度提出了一个新的域路由协议EZRP。该协议中定义了一个有关节点剩余生命期与路由路径跳数的函数,并以该函数值作为路由选择参数进行最优路径的选择,从而使能量充足的节点获得更多参与通信的机会。该协议对网络中节点的能量消耗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从而使网络生命期更长。基于NS-2 网络模拟器,对该协议与ZRP 协议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协议的节点死亡个数少,网络路由负载小,网络运行时间长。
  • 程 泽,王繁臻,程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19-12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目前拥塞控制算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 的端到端拥塞控制和队列管理相结合的拥塞控制策略。新算法对队列中的数据包进行分析,统计节点所处理的数据流的数目。当节点所处理的流数目增加,节点通过对数据包加上标记,通知终端调节发送速率,及时调整网络状态的变化。最后,在NS 环境下对算法的性能作了仿真分析,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
  • 张 静,汤红波,莫有权,胡捍英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引入一个增强型通信代理,与归属代理和外区代理合作,提出了一种WLAN 环境下的移动IP 路由优化方法:支持子网优化和绑定优化的双向直通隧道机制,提高了移动IP 的路由有效性,并减少了移动节点的切换延时,还分析了入口过滤机制对该路由优化技术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 余启辉,李红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自组织网络定位方案,它适用于节点分布比较集中的自组织网络,能有效解决复杂地形环境下的应用问题。该方案采用到达时间(TOA)测量值作为参数,结合非视距误差消除技术,并根据定位的QoS 和网络的拓扑变化情况自适应地调整定位参数。仿真表明,它能提高定位精度和可定位性能,改善网络适应性。
  • 肖德宝,彭菲,李 伟,刘 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27-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嵌入式设备和无线传感设备的普及,对此类有限资源的网络管理逐渐成为大家讨论的热点问题。该文讨论了使用MinimumCORBA 标准对有限资源设备进行网络管理的实现方案。重点讨论了MinimumCORBA 在设备端的实现技术。
  • 刘 晶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3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Vegas 拥塞控制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首先对发送分组根据长度进行分类,分别计算各长度类别的“往返时间”(RTT)和RTT 最小值(base_rtt);在更新发送窗口以及设置重传定时器时,根据分组长度选择属于同一长度范围的RTT 和base_rtt 值作为输入参数。这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分组长度差异对发送窗口更新和重传定时器设定值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提高协议吞吐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Vegas 能够将原协议的吞吐率提高多达24%。
  • 王 实,王则林,陆建德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33-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RTP/RTCP 协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TCP 中保证传输数据可靠性的重发机制思想,考虑多媒体实时传输中数据包丢失的因素,设计了选择重发机制算法,使得多媒体实时传输过程中关于数据包丢失影响QoP 的情况得到了改善。
  • 殷春霞,楚涛,马 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36-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网络性能分析工具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性能分析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该模型的性能分析系统。该文详细讨论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关键技术包括基于分类挖掘思想的智能决策机的挖掘算法和能够有效地进行网络性能分析的性能分析器的工作机制。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当前网络的性能作出精确的诊断和预测。
  • 王薇,李锦涛,郭俊波,叶剑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39-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论述由多服务器组成的大规模网络计算机环境中系统监控的设计,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的RTM 系统。RTM 系统主要包括3个模块:监听模块,通信模块和管理模块,实现了对所有服务器上登录的用户会话和启动的应用进程进行管理以及对服务器上的系统类资源进行监控。
  • 安全技术
  • 陈 阳,赵 琛,窦 燕,俞诗鹏,林作铨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42-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模型的实现系统中,考虑到查询操作远多于修改操作,文章引入缓存机制,通过记录历史数据以提高后续查找的效率。讨论了4 种缓存策略,给出了相应的缓存算法,并对算法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在一个实际的访问控制系统WebDaemon 中使用了缓存机制,证明查询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 王玥,蔡皖东,张 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45-146,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USB 设备的普及对内部网的信息安全形成了很大的威胁,用户有意或无意地违规操作,如数据拷贝、拨号上网和打印操作行为等,都有可能造成敏感信息的泄露。该文提出了一个通用的监控模型,对用户的USB 设备操作行为进行监控,通过驱动注入的方法实现了USB设备实时监控系统(UDMC),UDMC 采用集中式管理,分布式控制架构,具有动态的USB 设备变更检测、类型检测、敏感USB 设备控制,安全警报,日志审计等功能。应用表明,UDMC 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USB 设备对内部网造成的信息安全风险。
  • 蒋 睿 ,李建华,潘理 ,铁岭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47-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3GPP 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存在两大安全缺陷:(1)该协议假设在VLR 和HLR 间的通信信道必须是安全的,因而易遭受攻击者接入信道后的主动攻击;(2)该协议对于移动用户易遭受重定向攻击。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增强3GPP 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克服了原协议的安全缺陷,确保了在不安全的信道上实现安全的通信,同时很好地防止了对于用户的重定向攻击,并且该新型增强协议的实施无须改动3GPP的安全体系结构。
  • 胡 威,李建华,陈 波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50-151,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入侵检测建模过程中,特征提取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特征提取有利于提高入侵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好的特征可以在特征空间提供完美的分类独立性。但在以往的入侵检测模型评估中,对原始数据的特征提取并没有涉及提取的标准和原则。文章利用KDD 数据集,针对不同种类的网络入侵攻击,使用经典聚类算法对特征提取的特征类别进行比较,以获取该领域的知识。
  • 武延军,石文昌,梁洪亮,周洲仪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52-153,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个基于应用程序监控的病毒防范框架ViTrack。操作系统对被监控程序引入系统的新文件强制标注可疑标记。任何具有可疑标记的文件首次被访问时,内核将强制调用指定的杀毒程序对该文件进行病毒检查。该机制对用户透明、可定制且不会被应用程序绕开。与ClamAV 的协同测试表明,ViTrack 以较小的性能代价,有效阻断了病毒通过常用应用程序入侵系统的途径。
  • 卢建朱,陈火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54-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分级密钥管理方案。该方案是基于单向函数的,每个安全类可随机独立地选取组密钥,利用它能有效地得到其后继者的组密钥。讨论了诸如添加/删除安全类、修改组密钥等动态密钥管理问题。此外,根据该方案可得到一个改进的Lin 方案,它不仅克服了Lee 和Hwang 提出的两个缺陷,而且比Rhee 方案、 Chen-Chung 方案等其它有关Lin 方案的改进方案具有更低的计算复杂度,效果更好。
  • 王 娜,王亚弟, 汪斌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57-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的模块间需要进行安全通信,但是目前存在的安全通信协议不能充分保证系统通信的安全性。为满足入侵检测系统中模块间通信可靠、机密、身份认证、数据完整及新鲜的需求,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TCP 协议的模块间传输安全(MTS)协议。MTS协议由握手子协议和密文传输子协议构成,前者用于协商会话密钥及通信双方的身份认证,后者则使用协商的会话密钥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最后验证了MTS 协议的安全性,并在开放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ODIDS)中实现了该协议。
  • 文 桥,王卫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60-162,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贝叶斯分类模型是入侵检测中用于攻击类型分类的有力工具。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贝叶斯模型,对朴素贝叶斯算法进行了改进,降低了朴素贝叶斯算法的强独立性假设,提高了入侵检测的分类精度,并通过试验对算法进行了验证和性能分析。同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邹 惠,王建东,刘永伟,刘振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63-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的难解性,给出了一种新的双重更新秘密共享方案。该方案在保持共享秘密不变的情况下,能由更新中心独立于分发中心定期对子秘密进行更新,同时对处于更新周期内泄漏或有泄漏嫌疑的子秘密,由分发中心进行即时更新。双重更新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独立于分发中心进行定期更新,则有利于减少分发中心的工作量。
  • 顾春华,张雪芹,宋国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66-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委托逻辑的访问控制模型——DLBAC,将凭证、RBAC 元素和访问策略转化为统一的委托逻辑规则。引入了访问控制单元的概念来表示一个访问控制系统,并且定义了标准的规则传递接口,将跨实体企业的访问控制转换成企业内部传统的访问控制。这个访问控制模型既能保护企业资源的安全,同时又能实现协作环境内的资源共享。
  • 张现杰,沈 磊,张亚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69-170,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现有网络蠕虫预警方法的不足,通过对网络蠕虫繁衍原理和行为模式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客户端的网络蠕虫预警方法。改进了现有方法中所有操作均在服务器端进行的不足。与现有的网络蠕虫预警方法比较,新方法更加有效,而且能够预警未知的蠕虫。又因为这种方法结合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功能,所以大大减轻了服务器端的负担。
  • 李亚敏,李小鹏,吴 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71-1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密钥交换是通信双方建立会话密钥的过程,Diffie-Hellman 协议是一种有代表性的算法,但是这种算法不能够抵抗中间人攻击。为了抵抗中间人攻击,陆续出现了几种具有身份认证功能的算法,但是这些算法运算比较复杂。Seo 等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算法(SAKA),可以抵抗中间人攻击,并且运算简单。但是SAKA 以及其的增强算法均有缺陷,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在具有原有协议优点的同时可以避免这些缺陷。
  • 王 宇,卢 昱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73-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信安全控制能够实现网络信息的安全传输。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通信安全需要,必须提供不同的安全控制服务,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运用集中与分层相结合的安全控制方式,并对通信协议进行安全扩展。除此之外,安全控制效果的检测与反馈也是保证控制系统稳定的重要环节。为此,从系统控制的角度,提出了网络通信的安全控制需求、控制体系、控制方式和异常行为检测分析模型,为具体实施通信安全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 雒 俊,陈宏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76-1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化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可用于现代安全网络OA 的模型。该文概述了传统网络OA 所遇到的困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资源化下网络OA 的安全模型架构,阐述了“资源化”的具体概念及思想,分析了该架构的安全技术、安全特点和权限模块功能。测试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 毛韡锋,平玲娣, 姜励,陈小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79-181,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COS 是一个自主产权的安全操作系统,符合国家4 级标准。该文总结了SECOS 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安全增强/改进设计方法,在Bell-La Padula 强制访问模型基础上修改建立的理论模型及其实现,系统开发过程形式化设计,隐蔽信道分析方法及防范措施,客体重用等。安全系统性能估算测试表明SECOS 的设计和实现是成功的。
  •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 张一彬,周 杰,边肇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82-183,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传统戏曲是世界艺术园地中的一支奇葩。该文使用音频分析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8 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戏曲(京剧、昆剧、评剧、豫剧、越剧、河北梆子、黄梅戏和晋剧)进行了自动分类和相似性分析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个包含了680 个唱段的测试数据库上,该方法可以达到82.4%的平均分类正确率。研究结果还表明在这8 种传统戏曲中,昆剧和评剧最为相似,豫剧和越剧之间差别最大。
  • 武 妍,金明曦,王守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84-1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一种全新的仿生模式识别理论,提出了采用神经网络实现并完成说话人识别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高阶神经网络形成的复杂包络在特征空间中构造不同说话人的覆盖区域达到识别目的。相关实验证明,这种新的说话人识别方法只要通过少量样本的训练即可达到比传统方法更高的识别率。
  • 潘石柱,殳伟群,王令群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87-188,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daboost 算法在人脸定位系统中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该算法简单可靠、学习精度高,解决了实时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的矛盾,而汽车牌照定位是汽车牌照识别系统的首要环节,定位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对系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该文提出了基于Adaboost 的汽车牌照定位算法,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新的更加高效的车牌定位方法。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余炳辉,袁晓辉,王金文,权先璋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89-190,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种群结构相对独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随机摄动粒子群优化算法。该算法通过对每一次进化计算后记忆中的最优粒子进行随机摄动操作来提高解的精度和算法的搜索效率,同时通过对种群中的最差粒子重新进行初始化来保持种群的多样性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通过典型复杂函数测试表明,随机摄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化性能和效率远远超过基本粒子群优化算法。
  • 陈作平,叶正麟,刘 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91-192,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K-均值聚类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数据聚类方法,但对大数据量情形,其聚类过程较慢,主要原因在于聚类过程中每个待聚类向量要反复进行一个最近邻搜索过程,以寻找与其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据此,文章提出使用扩展的部分失真搜索(Extended Partial DistortionSearch, EPDS)来完成该最近邻搜索,极大地减少了完成聚类所需乘法次数。实验表明,相对于基本的K 均值聚类算法,该方法可以节约1/3 以上的计算量。
  • 郭 浩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93-19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嵌入式隐马尔可夫模型(Embedded Hidden Markov Models,E-HMM)对指纹方向场进行建模分析,通过合理地抽取指纹的类型特征,构造观察向量、进行建模训练,然后利用训练好的马尔可夫模型进行匹配,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新的鲁棒性强且精度较高的指纹匹配方法。
  • 袁 静,胡昌华,龙 勇, 徐 瑞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96-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式远程诊断专家系统(DRFDES)是故障诊断领域的发展趋势之一。为此文章深入研究了其工作原理、实现的硬软件结构及工作过程,分析了Web 数据库的体系的两层C/S 结构和三层B/S 结构及其在DRFDES 中的优缺点,在该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S 和B/S混合模式的数据库体系的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探讨了故障诊断知识库的更新模式,并对分布式远程诊断专家系统实现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 邢立宁,陈英武,刘荷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199-201,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现有神经网络方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模型的思路:预测网络小型化;实时学习;多次预测取均值;加入规则辅助神经网络预测。相对于传统的神经网络模型来讲,该模型突出了动态学习、动态预测的特色,增加了辅助预测的3 大规则(异常处理规则、再学习规则和取均值规则)。给出了该模型的工作流程,并以一个实际问题说明了该模型训练、预测的全过程。数据实例表明,该模型是正确的、可行的。同时和其他5 种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模型的预测结果是最优的,这充分体现了模型的有效性、先进性
  • 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
  • 胡明昊,杨文杰,任明武,杨静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02-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视觉的目标跟踪技术难点在于完成帧与帧之间的快速且可靠的目标匹配,以目标的直方图作为特征,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但是直方图无法反映目标的空间信息,会导致错误定位于伪目标,且无法精确定位目标。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稳健的运动目标跟踪算法,在以直方图作为目标特征的同时,结合冗余模板信息,达到验证候选目标的可靠性和辅助目标精确定位的目的。实地测试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 郑志洵,杨建刚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05-207,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有的汉字方向分解网格特征基础上,对其分析和改进,提出了一套新的汉字特征方案:首先对原汉字进行轮廓提取,在轮廓汉字上进行有重叠的矩形弹性网格划分,然后对原汉字用边缘检测算子做边缘梯度方向角分解,得到横、竖、撇、捺4 个方向的子图像,再把网格应用到这4 个方向的子图像上,统计每个网格中的黑像素占这个子图像总像素的比例,4 个子图像的所有网格的比例值构成的矢量就是汉字的特征。使用不依赖于分类器的特征标准比较了新旧方案,表明新方案优于旧方案。
  • 李道生,赵 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08-209,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个基于语景图的Web 主题爬取器的初步设计。描述了NB 分类器的文本学习的向量空间模型——Bernoulli 模型及NaiveBayes 分类器设计提出了简化的前端队列优先排序的设计方案,即下载文档的归一化文档向量与查询向量的余弦相似度,作为层内下载文档的排序准则,以便与各层队列中文档的类似然率得分排序进行对比。介绍了自动实现爬取结果与主题分类目录的集成设想。
  • 孙 娟,王熙照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10-211,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决策树归纳学习算法是机器学习领域中解决分类问题的最有效工具之一。由于决策树算法自身的缺陷了,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简化来提高预测精度。模糊决策树算法是对决策树算法的一种改进,它更加接近人的思维方式。文章通过实验分析了模糊决策树、规则简化与模糊规则简化;模糊决策树与模糊预剪枝算法的异同,对决策树的大小、算法的训练准确率与测试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了模糊决策树的性能,为改进该算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线索。
  • 杨俊柯,杨贯中,杨建学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12-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语义模型的信息检索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领域本体提供的概念之间的语义相关性,从语义模型扩展、概念相似度、相关度计算,并以用户反馈等角度探讨了基于语义模型的自动推理方法在信息检索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系统实现框架。该系统将应用在学习资源的智能检索中。
  • 黄德智,张晓洲,蔡莲红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15-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一种支持多视图和多种数据接口的研究平台。该平台采用了模块组合式的体系结构,使得新的语音处理算法能够便捷地加入到平台中。所有模块被分为内部模块和外部模块。内部模块集成语音的数据接口和可视化功能,外部模块则实现语音的分析功能。该平台采用了纵版的显示方式,不同算法得到的结果被垂直排列显示在一个窗口内,有利于对比分析,还内建了支持基于XML 的语音标注格式,能够被直接应用到语料库建设和语音分析等领域。
  • 陈仁喜, 赵忠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18-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WDR 编码思想,结合5/3 整型小波变换,采用一种新的分层多阈值的位平面扫描方案,开发了一种运算量小、内存需求低、具有分辨率渐进特性和有损无损可控制特性的图像编码算法。通过试验,表明该算法是一种简单、高效、实用的图像压缩方案。
  • 董海燕,张其善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21-222,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减少H.264/AVC 帧间编码模式选择的计算复杂度,利用不同编码模式在实际视频序列中的利用率信息及空时域相邻块之间的相关性,提出了一个低复杂度的快速帧间编码模式选择算法。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保持率失真性能的前提下可以大幅度减少模式选择的计算复杂度,有利于H.264 的实时应用。
  •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 周建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23-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变电站仿真系统是变电站值所人员运行培训和事故演习的主要平台,在仿真系统中采用多种媒体表现形式,能真实再现实际运行场景并虚拟异常和故障状态。该文阐述了多媒体平台构造,从面向实体、面向媒体、面向使用的角度,研究了媒体的交互性实现、智能化数据驱动等功能。实际应用表明应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直观和感官效果。
  • 李争明,张 佐,叶德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26-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流媒体传输方案,根据网络状况调整视频数据的发送速率和视频流的码率,以保证视频数据顺利及时的传输到客户端,使客户端能够顺利进行高质量的媒体播放。该方案涵盖了码率整形、拥塞控制和视频质量自适应等功能模块及其相互关系,各功能模块可以依据应用需求选择算法加以具体实现,从而提高了方案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所以该方案不依赖于具体的视频编码标准和网络协议,适用范围较广。文中还基于实际流媒体服务器给出了该方案的一个实际应用,点播测试实验证明该方案是有效的。
  • 金鸣,邱锡鹏,吴立德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29-2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使用改进的AdaBoost 分类器来检测体育场景的方法。将电视新闻中的体育场景分为三类:草地运动,冰雪运动和人造场地运动。针对这几种不同的体育场景,提取颜色直方图、边缘方向直方图和共生矩阵纹理等3 种低层视觉特征,然后用改进的可自动选择特征的boosting 方法为每一类体育场景分别建立AdaBoost 分类器。该文提出的方法应用在国际视频处理评测TRECVID2003 中的“体育场景”语义特征抽取任务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高辉,张茂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32-234,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创建一个基于真实地景的三维飞行再现系统的方法和过程。阐述了大面积三维地形的生成和管理技术,包括地理数据格式的转化方法、地形数据的分割和LOD 技术,并引入了事件驱动机制。利用上述技术和方法实现了一个三维飞行再现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场景逼真、漫游流畅、显示信息丰富等特点。
  • 罗 芹,王荣良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35-2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方会话技术主要包括会话管理及语音处理两个部分。该文采用集中式信令和分布式媒体的多方会话模式,将会话管理和语音处理分离,研究并实现了一个基于PC 的可形成一定规模的多方会话模型。该模型易于扩展,适合于公司运行。
  • 黄军浩,毕笃彦,许悦雷,张 明,王 岩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38-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264 编码器支持7 种块类型在多个参考帧中搜索最佳运动矢量。参考代码采用逐一搜索的方式,极大地增加了计算复杂度。该文根据相邻帧间运动矢量和像素的相关性,将菱形算法扩展到多参考帧情形,提出了一种新的块匹配运动估计算法——三维菱形法。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持高信噪比和低比特率的同时,能有效地降低编码器复杂度。
  • 工程应用技术与实现
  • 黄 静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41-243,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的系统级功能验证工作中,数据传输通路的检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基于存储映像的方法和端口到端口的方法是两种常用的检查数据传输通路的方法。它们在开发周期选择、代码复杂度、测试覆盖率、可重用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各自有不同的应用范围。该文在对比这两种方法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龙芯2 号配套北桥功能验证工作中对于数据传输通路检查的方案。
  • 郭御风,李 琼,刘光明,肖立权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44-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有效地解决I/O 瓶颈问题,一直是高性能并行计算机有待解决的关键技术。该文提出了一种高效共享的并行I/O 系统——HPPIO,该系统基于CC-NUMA 并行系统结构,采用了一系列高效共享、并行I/O 技术。该文对其分布与集中相结合的高效共享并行I/O系统结构、基于PCI Express 的高性能I/O 控制器设计等进行了介绍。
  • 杨永安,余培军,张武光,冯祖仁,骆永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47-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陆基测控网测控站遥控操作模式不能适应新的测控需求以及国际测控合作的实际,提出了一种面向航天器操作的航天器控制语言(SCL 语言)。该语言能够有效地解决航天器上行控制、参数判断和数据同步等航天器测控专用语句的设计难题,为航天器控制人员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时根据SCL 语言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快速实现其编译程序的技术途径,给出了一种不同于一般高级语言特殊设计的实现方法。通过多颗同步和近地航天器测控实际应用,验证了SCL 语言及编译程序的正确性,保证了陆基测控网实现了对卫星的闭环测控,极大提高了航天器的控制效率。
  • 张 磊,樊留群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50-2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分布式对象技术CORBA 的原理及实现过程,分析了远程监控系统的体系架构,设计了基于CORBA 技术的矿山机械远程监控系统实现的具体方案,给出了部分实现代码。
  • 吴允平,蔡声镇,刘华松,苏伟达,吴进营,李汪彪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53-254,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航标维护存在费用高、周期长以及实时性差等缺陷,采用GIS、GPS、GPRS/GSM 与数据库等技术设计开发航标遥测遥控信息系统。系统由低功耗遥测平台、C/S 结构的中心数据服务器与GIS 风格的客户端等部分组成,具备“数据采集—遥测遥控—预警预报—Web 发布”等功能,针对性地制订维护计划,提高效率。
  • 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
  • 胥 军,方彦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55-2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多种现场总线协议共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嵌入式现场总线协议转换网关的设计方案。分析了工控领域广泛应用的现场总线PROFIBUS-DP 与MODBUS 的协议结构与数据传输方法、设计协议转换网关的可行性以及网关的电路设计与工作流程。采用基于ARM7 内核的嵌入式微处理器S3C4510B,该处理器易于与PROFIBUS-DP 协议芯片ASPC2 接口、扩展以太网接口实现对网关的远程动态监控。目前该网关已投入现场试运行,稳定可靠,取得了很好的实效。
  • 王景存,王 沁,张晓彤,樊 勇,高娜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58-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网络环境的机群系统中单个结点的性能越来越高,机群互联网的通信带宽和可靠性成为提高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该文提出了基于计算机DDR 存储器接口的高性能光互连机群网络接口卡的结构,并在Xilinx 公司的FPGA 芯片XC2VP20 上进行了实现,对高性能机群互连链路瓶颈问题的解决做了探索性的尝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DDR 存储器接口带宽达到了1 600MB/s,链路单通道的最高实测速率达到2.5Gb/s。
  • 马鲜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61-262,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色彩管理研究缺乏提取图像色域算法及可视化技术支持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打印机色域提取算法。先确定打印机色域边界点,通过这些边界点利用几何方法快速构造色域外壳,对设备色域进行精确描述,并对色域及其剖面进行真彩色可视化。利用对色域的剖分操作,构造基于剖面的色域匹配模型
  • 金正淑,闫文耀,陈亚军,王学通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63-265,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NET 技术和工作流原理,通过分析企事业单位日常办公流程,提出了工作流的两种基本模型,并讨论了其优缺点,指出了在实际系统中要综合考虑这两种模型,即混合模型;探讨了网上办公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法,并实现了网上办公系统。该系统的实现为异地办公及跨企业,甚至是跨国间的合作办公提供了良好工作基础。
  • 王志明,李 涛,刘颖娜,卢正添,胡晓勤,黄 锐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66-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并实现了政府采购系统中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子系统(RBAC-GP)。RBAC-GP 实现了职责分离原则和权限最小化原则,能有效防止权限滥用;有效地解决了政府采购系统中错综复杂访问控制问题,大大降低了系统授权管理的复杂性;可配置性强,升级和维护容易。
  • 李冠德,汪 凯,刘连忠,陈梦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69-271,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介绍数据仓库、OLAP 等新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干部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整体框架,详细介绍了数据仓库的设计、建立过程,着重分析说明了OLAP、个体干部评价选拔、整体干部预测分析的设计思想。将数据仓库技术和传统决策支持技术紧密结合,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干部选拔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 张 兵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72-273,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以软件方式实现的视频会议系统介绍,该文提出了如何利用声卡简单音频设备来实现音频的实时的采集、回放,并介绍了使用多缓冲区技术的实现方法和音频的传输、消噪以及关键技术。
  • 刘宇宏 ,王新 ,李飞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74-2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电信行业短信语音增值业务种类繁多,其业务接口多样、技术门槛较高,服务商不得不将很多精力放在技术开发上。该文分析了短消息语音增值平台的现状,设计了语音接入网关、统一短消息融合接口以及业务接口系统,最后利用短项目周期开发方法论完成了系统集成。论述的短消息语音增值平台系统方案,实现了电信语音服务与短消息服务的完美结合,开辟了一套客户服务应用及利润的新增长点,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林 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77-279,封三.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交换引擎是实现企业间B2B 电子业务的重要工具。然而各企业的业务流程,信息管理手段的不同,给无缝的数据交换带来很大的困难。该文提出了一个以Java 实现的支持多种协议的数据交换引擎。其系统结构不仅能支持Rosettanet,一种被广泛接受的电子商务标准,并且能进一步扩展以支持更多的、未来的格式和协议。
  • 王维民,刘 恩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80-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短信服务(SMS)在通信产业中正在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文章介绍了中国网通SMS 短信服务提供商(SP)与中国网通短信中心(SMSC)以及用户手机终端之间的数据交互原理,给出了SP 提供商的短信增值业务运营平台的设计原理及实现方法。该平台已投入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刘和洋,黄永红,王健华,丁春玲
    计算机工程. 2006, 32(12): 283-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财政票据生命周期的概念,阐述了财政票据生命周期管理的原理,介绍了支持该原理的两项关键技术:实现财政票据生命周期管理的数据表达方法——分布式数据的组织、传输与集成;支持财政票据生命周期管理的业务流和数据流的集成技术——基于模板的财政票据多代理定制技术。实现了财政票据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做到了财政票据在收费全过程中的“闭环”管理,进而提高政府财政收费的效率及透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