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投稿和查稿 主编审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远程编辑

2006年, 第32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6-03-20
  

  • 全选
    |
    博士论文
  • 段 军,戴居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广义算子模型的相似案例案修正方法,即用这些广义算子模型转换一个旧案例成为与新案例完全相同的案例,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 陈纯,张申生,李 磊,张敬谊,王 晨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4-6,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协同CAD 系统的操作语义,给出了操作语义的定义和描述方法、操作语义的识别技术以及基于本体的映射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操作语义共享的CAD 协同框架,最后给出了基于该框架的一个原型系统。
  • 林 明,朱纪洪,孙增圻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7-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固定长度经验回放的思想,并将该思想与一步Q 和Peng Q(λ)学习算法相结合,得到了相应的改进算法。该文采用不同的回放长度L 将改进的算法应用在网格环境和汽车爬坡问题中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一步Q 学习算法在两个例子中都比原算法具有更好的学习效率。改进的Peng Q(λ)学习在马尔可夫环境中对选择探索动作非常敏感,增大L 几乎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甚至会使学习效率变差;但是在具有非马尔可夫属性的环境中对选择探索动作比较不敏感,增大L 能够显著提高算法的学习速度。实验结果对如何选择适当的L 有着指导作用。
  • 杨 哲,张大陆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1-13,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服务关系网刻画服务实体间服务关系的耦合情况;然后论述了计算服务链数量的定理并证明;最后提出在赋权服务关系网中的服务供应链深度优先的扩散构建算法,分析了算法的最坏时间复杂性。
  • 李国宏,施鹏飞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4-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从手写体汉字骨骼图像上提取分叉点的改进算法。采用新的骨骼图像分析技术提取新的候选特征点集,并且证明了骨骼上所有的分叉点都可以用该特征点集中的元素表示。实验表明新特征点集中元素的数量较以前大大减少。
  • 高 勇,刘瑜,谢昆青,邬伦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7-18,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企业应用集成的重要手段,Web 服务组合需要建立可靠的表达和分析方法。因此,基于Petri 网技术定义一个Web 服务组合模型,将组合Web 服务的要素映射到Petri 网结构。利用Petri 网提供的分析技术,辅助复杂业务流程的建模,并分析验证其正确性和性能。
  • 罗 泽,南凯,阎保平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9-2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科学数据网格服务发现集成服务的设计和初步实现。设计了网格服务信息分发协议。通过这些机制实现缓存网格服务信息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 叶润国,虞淑瑶,冯彦君,吴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2-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基本ECMQV 协议的非对称式认证和密钥交换方案AEAS,可实现对客户端的口令认证和对服务端的公钥认证;AEAS 中的客户端口令认证具有零知识安全属性,允许用户使用弱口令,并能抵御各种字典攻击和重放攻击;与同类非对称认证和密钥交换方案相比,AEAS 具有最少的公钥计算开销。AEAS 协议能集成到现有WTLS 协议框架中,从而实现一种高安全性和低计算开销的WTLS扩展,它完全可满足无线终端在企业远程访问场景下的高安全性要求。
  • 武妍,王守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5-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有效地优化前向神经网络的求解能力,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的转换函数,将多层感知机和RBF 神经网络更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产生灵活的决策边界。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相应的学习算法。并通过对实际的模式分类问题的仿真,将文中的方法与带动量项BP算法、CSFN、RBF 等算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其有效性。
  • 邢锦江,李 静,冯允成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8-3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目前常用的粗搜索方法随机搜索和混沌搜索同传统的等间隔搜索进行比较。分析了3 种方法的计算开销水平并通过等步数实验进行验证。分析了相同步数下等间隔搜索的实验最佳值更优秀的原因,并以定理的形式给出。等时实验的结果进一步突出了等间隔算法的优越性。结论是等间隔搜索是更佳的遍历粗搜索方法。
  • 王 晔,黄上腾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3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数量不对称的样本在允许训练误差的支持向量机训练时产生的最优分界面偏移的问题,认为支持向量机的最优分界面位置取决于间隔(margin)区域中正反例样本数量的比例,而不是传统加权支持向量机所采用的全部正反例样本的数量比。对间隔区域中正反例数量不对称的两类样本采用同样的折衷因子将导致最优分界面向间隔区域中样本较少的类别方向偏移。提出了将折中因子与间隔区域中样本的数量比例联系起来的加权支持向量机,并提出了一种在核函数特征空间估计间隔区域样本数量的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加权支持向量机的分类性能。
  • 张明杰,李翠华,刘明业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3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主动轮廓线模型用于海面运动船只的跟踪,提出了一种自动选择主动轮廓线初始控制点的方法,增强了主动轮廓线模型的实用性,并将基于主动轮廓线模型的跟踪方法用于多个海面运动目标的跟踪。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初始主动轮廓线自动选取方法可以准确地选择目标的轮廓线的特征点;基于主动轮廓线模型的跟踪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跟踪运动船只的主要轮廓特征。
  • 软件技术与数据库
  • 李 峰,胡岩峰,付琨,吴一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37-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有的GIS 空间数据管理引擎对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库的数据管理和空间可视化检索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文在深入研究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库的空间可视化检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关系型数据库存储过程实现的高效的海量遥感影像数据库空间可视化检索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了多个级别的性能优化。最后实验结果说明该算法具有高效性、稳定性和普适性。
  • 许 峰,满振梅,王志坚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4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的信息处理需要一种对大量的、异构的数据源的统一存取手段,多数据源集成就是研究这一问题。而模式匹配是数据集成领域中一个基本的问题,它主要考虑全局模式和局部模式之间的匹配。文章提出了一种解决模式匹配问题中数据模式复杂语义冲突的方法,并将其集成到一个统一的模式。
  • 连 进,李腊元,朱晓燕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4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现一些缺陷,该文探讨了软件缺陷分析的几种方法,并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Trackrecord的软件缺陷分析统计系统。主要提出了软件缺陷度量应用模型的解决方案,结合理论和实践选取了对软件缺陷数据分析统计的方法,并研究了该系统的体系结构。最后,得到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
  • 赵天海,沈钧毅,齐勇,蒋 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44-4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布式系统中命名服务被广泛用于获得资源引用、远程对象引用等方面,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命名服务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问题直接影响分布式系统正常运行。该文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分为3 个部分,首先深入研究了现有的命名服务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JNDI 的核心构架以及实现方式,然后提出了高可靠命名服务模型,扩展JNDI 框架,重构JNDI 命名服务,提出新的JNDI 集群算法,最后实现了本系统,其实验结果优于原有JNDI 服务。
  • 吴萍,宋瀚涛,姜峰,郑志蕴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的用于Web 日志描述的XML 应用——WLML 语言。实际使用中,首先从Web 日志文件和Web 结构图中生成指定WLML 格式的Web 日志记录,通过对处理后的记录进行数据挖掘,达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的目的。
  • 林嘉宜,彭宏,李浩明,郑启伦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5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扩展了时态数据库中时态信息的表示方法,使它能处理不确定时态信息。并实现相应索引机制,从而为支持不确定时态信息的时态数据库打下基础。性能测试的结果说明,该索引不但在功能上支持不确定时态数据,而且在性能上也优于已有的时态索引技术。
  • 谢宣松,随阳轶,林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53-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G 语言特定的数据要求,提出一种新的内存分配与管理算法,在满足多种基本类型和数组及簇等复杂数据结构的分配与管理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产生及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信息的完备性及独立性描述。在不牺牲运行效率的前提下,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有效避免内存碎片的产生。并且将此算法在自主开发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LabScene 中完整实现,在G 语言的解析与运行模型中发挥关键作用。
  • 潘 星,李超,刘鲁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56-58,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企业中不同平台的异构资源集成问题,给出了一个基于Web 服务的ERP 系统设计和开发实例,论述了系统设计和开发过程,说明了其SOAP 协议的实现过程。系统主要采用Web 服务技术解决移动计算在制造企业的应用时引起的异构平台间系统集成问题。系统对企业中的Legacy 系统实现很好的集成,使制造企业中的ERP 系统具有适用于多平台的开放式结构。
  • 丁英丽,殳国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59-6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能否设计一个可屏蔽不同嵌入式RTOS 差异的平台抽象层,对于软件产品能否迅速向新的RTOS 平台移植、能否迅速提供多平台的支持,以较低成本快速应对技术的改进和市场的变化等方面都非常关键。平台抽象层设计的原理及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是讨论的主题。
  • 肖健宇,张德运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6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UML 模型到B 形式化规约的转换。提出了一套从OCL 数据类型及定义在这些数据类型上的操作到B AMN 的转换规则。OCL 的Boolean 类型和Integer 类型分别对应于B 中的BOOL 类型和Z 类型;OCL 中的String 类型需用B 抽象机器重新定义新的数据类型Char_TYPE 和String_TYPE 来进行规约;OCL 中的REAL 类型采用B 中的记录表达式进行近似模拟;OCL 中的Collection 类型(包括Set,Orderedset,Bag,Sequence)用B 语言中的set,sequence,tree 等进行近似模拟。
  • 瞿连政,罗家融,魏沛杰,冯海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6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T-7 是国家大科学工程的一个超导托卡马克装置,用于研究受控聚变反应。MDSplus 作为实验数据系统的一部分,已成功地应用于HT-7 2004 年春季聚变实验。该文叙述了Linux 操作系统平台下的MDSplus 在HT-7 数据系统中的应用方案,论述了其技术实现细节,解决了MDSplus 在多线程模式下不能安全进行数据操作的关键问题。实验表明,基于MDSplus 的数据系统性能稳定,数据格式统一,为各国聚变专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系统诊断、结果共享、虚拟合作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黄 华,张敬亮,张建刚,许鲁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67-69,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蓝鲸分布式文件系统可以管理数百个存储节点,向上千个应用服务器提供远程文件访问服务,提供超大规模的系统容量。其物理资源管理模型能有效地管理分布的存储资源,形成统一的地址空间,动态分配各种资源,缩短查找和跟踪路径。此模型为整个蓝鲸分布式文件系统提供了统一的资源管理机制,是文件系统并发访问的基础。
  • 刘 嘉,訾小超,潘理,李建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7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审计安全相关的思想,设计了增强型的轻量级的审计收集算法,在保持C2 级审计粒度不变的情况下,大大减少了审计数据的输出量,因而有效的解决了粒度与数据量之间的矛盾。
  • 赵泛舟,陈 榕,张素琴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73-75,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构件标识符主要起定位构件的作用。uunm 是面向Web 服务的构件标识符,是面向Web 应用的CAR 构件技术的重要属性。它将URL 的形式引入到构件中,有力地支持了面向Web 服务的应用,增强了CAR 构件的自描述性。介绍了这种标识符及其设计思想,并剖析了其工作原理。
  • 段永红,张申生,黄鹤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7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C&K 度量组中耦合度量指标(CBO)没有区分扇入耦合和扇出耦合对软件质量影响的情况,提出了一组正交的对象间扇入耦合度量组,并对该度量组中各度量指标对软件质量的指示作用进行了讨论。在Frank Sauer 开发的基于Eclipse 度量计算插件的基础上实现了该度量组中各度量指标的自动计算。最后,通过对 JUnit3.8.1 和JUnit7.0 扇入耦合度量计算结果的分析,验证了该文提出的扇入耦合度量组的有效性。
  • 雷 旭,袁 捷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79-8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采用实视图来提高OLAP 系统效率时,由于实视图往往并不恰巧是一个完整的格节点,即实视图是多维数据切片(MRFs),因此系统中会出现大量有重叠数据的实视图,这不仅占用了过多的存储空间,也使得系统根据已有实视图响应用户提交的多维查询变得复杂。以往的实视图动态选择算法没有考虑这种情况的处理。文章结合格模型的概念,提出了合并数据重叠实视图的算法,包括如何判定实视图之间有重叠数据、如何合并有数据重叠的实视图等。
  • 谢翠华,沈洁,李 云,程 伟,林 颖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82-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成用于预测的关联规则,现有算法生成的关联规则中许多是不必要的。利用分治策略和基于频繁闭子集的FP-TREE 生成一种特殊的关联规则集(最小预测集),它比现有规则集小,但是具有同样的预测功能,并且具有发现关键属性的能力。给出了它的算法,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该算法的正确有效性。
  • 陈华月,余刚,朱征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8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每个项受关注的程度对其赋予权值,体现每个项在项集中的重要性,引入选择关注度,体现用户选择项时的倾向,推荐时将其与关联规则的置信度相结合,从而为用户更准确的提供关注项目推荐。在实验中比较了文中的算法和一种基于最近邻用户协作过滤算法,实验验证了文中的算法在为用户进行推荐项目时用户的点击率和算法的性能都有所提高。
  • 李牧雏,吴俊敏,黄刘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89-9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OMG 实时CORBA 规范2.0 中的可分布线程为基础,分析已有实时CORBA 动态调度模型,从调度系统全局优化性着眼,提出了基于可分布线程的实时CORBA 动态调度模型的设计方案。
  • 刘 玮,何克清,刘武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92-9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本体引入注册分类信息的描述,使用OWL 描述注册分类信息本体,从ebXML/RIM 中抽象出专门用于管理注册分类信息的注册分类模型,提出了把注册分类信息本体作为注册分类模型的管理对象的设计思想,构造了基于本体的ebXML/R&R 注册分类模型。对于实现ebXML/R&R 与其它信息资源R&R 分类注册方法与技术的互操作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赵丽萍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95-97,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处理器(NP)以数据平面的微码可编程特性,兼顾专用硬件芯片高性能和纯软件解决方案配置灵活性优势,提供解决转发性能与QoS 瓶颈的有效途径。以AMCC NP34xx 网络处理器为例,总结了NP 通用体系结构,研究基于网络处理器架构的数据平面软件设计框架,提出了综合微码与高级语言的混合编程模式和性能优化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一种二层交换(L2SW)数据平面软件的设计与实现,系统阐述了基于网络处理器的数据平面软件关键实现技术和性能评估策略。
  • 网络与通信
  • 凌永发,王 杰,陈跃斌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98-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简述了网络MPLS 流量工程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MPLS 的流量工程系统管理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管理功能模块边缘化,运输功能模块平面化,在高速、简单的运载核心上运行一个可管理的流量承载平台。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形式和仿真两个方面得到验证。
  • 李千目,刘 静,杨 云,王宗月,刘凤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01-102,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关联算法(FCA)的物理层故障定位模型,依据故障之间的关联关系,运用图论和故障矩阵的方法求出根故障集,确定故障源,有效地起到故障过滤和定位的功能。
  • 马卫东,李幼平,周明天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03-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据传输模式中,服务器拥有比客户更强的通信传输能力的这类系统被称为不对称通信系统,如客户服务器模型与数据广播系统。这类伴随着网络、无线通信和移动计算等技术快速发展的系统都有其高效率的数据传输方式。其中广播系统包含着两种运行模式:pull-based 的客户从服务器请求数据的模式和push-based 的服务器直接将数据分发给大量客户的模式。这两种系统都需要高效的广播调度机制才能充分发挥系统的性能。分别讨论了pull-based 的按需广播和push-based 的主动广播的动态调度算法、性能参数指标及其性能特点。
  • 黄宏斌,杨 光,秦 振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07-109,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网络信息空间中的信息资源具有数量大、分布范围广、异构和动态自治等特点,在丰富了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用户能够访问的信息量过于庞大而个体信息需求相对有限,怎样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快速找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文在研究总结现有各种信息资源定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信息空间中的信息资源定位机制。
  • 冯春燕,张 晨,李金岭,丁 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10-111,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MPLS 网络并行路径间合理分配流量实现流量均衡的分布式流量工程算法DITB。该算法利用LER 与LSR 各自在统计网络状态信息方面的优势,通过引入3 种消息实现彼此间网络状态信息的传送,由LER 将整条路径的拥塞状况与单个链路的拥塞状况相结合,直接给出合理的流量均衡方案,达到流量工程的目的。通过仿真分析验证,该算法网络开销少、运算速度快、优化效果较为明显。
  • 郑毅强,郭荷清,高伟,林满山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12-114,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要研究了如何通过改进业务层中的集群结构,来提高业务层的性能。分析了单集群结构在负载均衡、扩展能力和优化手段等多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业务组件划分的多集群结构。同时还提出了在多集群结构中进行业务组件划分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且分析和比较了4 种不同的多集群体系结构。
  • 彭 刚,曹元大,钟伟军,孙利民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15-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感器网络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最小传输成本生成树的数据汇聚机制。具体实现方法是首先将传感区域内部的所有传感器节点采集的数据都传送给传感区域内离汇聚点最近的节点,经过数据汇聚后,将汇聚的数据通过最短路径传递给汇聚点。仿真结果显示最小传输代价生成树的数据汇聚能够减少数据传输量50%~80%,并具有较小的传输时延。
  • 韦国军,朱元昌,李 明,吴海坡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18-120,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HLA/RTI 为标准的分布仿真网络通信采用多播方式,在广域网环境下,以RTI 为通信传输机制的仿真节点间的分布交互难以实现。利用VPN 技术在广域网上构建“网上网”,实现广域网条件下仿真节点间的分布交互。同时编程测试了该分布交互方案,结果表明在广域网环境下,使用该方案实现仿真节点间的分布交互是可行的。
  • 王晓梅,董 蕾,冉崇森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21-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均衡消耗网络节点能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考虑能量的自组网概率路由协议(Energy-Aware Probability Routing,EAPR)。EAPR在DSR(Dynamic Source Routing)路由发现过程中引入了概率模型,隐式地均衡通信流量,进而均衡消耗网络各节点能量。对概率模型中的系数α进行了分析,并使用仿真验证了系数α对于EAPR 性能的影响。基于仿真结果对EAPR 和LEAR(Local Energy-Aware Routing)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 王澄,龚 玲,杨宇航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24-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回顾了IEEE 802.11 MAC 协议的基础上,讨论并分析了即将定稿的IEEE 802.11e 的基于竞争的信道访问工作机制下MAC 协议对QoS 的支持。
  • 裴新凤,吴 健,薛 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27-129,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嵌入式Web 系统的特点和所需要的安全标准以及嵌入式软件的特征等因素,制定了嵌入式安全传输系统ESS 及实现ESS 协议的策略;以模块化的方法给出了系统结构;最后在嵌入式Web 服务器/客户端分别实现了ESS 协议。
  • 肖雪峰,王建新,陈建二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3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具体分析了两个参数的自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分析数据源NLANR 给出的真实网络流量数据,比较SCV 和分组数的预测效果,以及对网络流量估计的影响。通过大量模拟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出了文献[1]预测模型中相关参数结果,对于在网络流量测量中真正应用该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 庄 明,董健全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34-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引用的特殊模型将解决基于P2P 网络管理难的问题。但在此模型基础上的资源搜索策略和路由策略,都是以单纯广播方式进行的,因此提出了提高搜索和路由效率的改进方法,同时建立了查询路由表,增强了网络的效率和健壮性。
  • 戴大蒙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37-138,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网络棋牌类游戏系统为实现背景,指出目前winsock 通信方式的缺陷,提出在非阻塞式通信方式的基础上创建多线程的网络通信机制并详细介绍其中的关键技术,同时给出了Java 实现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核心代码框架,可方便地应用到类似系统,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可重用性。
  • 刘宇翔,鲁士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39-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了在大规模异构网络中对不大于200 个用户数量进行可靠多播数据传输协议SRMTP。SRMTP 采用流式分趟传输模式、基于接收端的传输状态管理、发送端询问接收端应答的集中报错机制等技术,在已有可靠多播协议的基础上简化协议规程,提高了协议执行效率。在实际环境中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SRMTP 可以提供高效、可靠的多播数据传输服务。
  • 高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43-145,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智能化网络管理通信模型的高级层面上借助了人类社会的聘岗机制,使不同角色的智能代理之间能够通过该机制有限状态机所定义的规则,进行角色的动态转变。实现了复杂网络的环境下代理角色适应网络动态复杂变化的功能。充分考虑到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在每一个社区引入一个中央消息发布代理(Central Message Publishing Agent),并在其内部实现了出版者/订阅者的机制,解决了可能由于社区中智能代理工作不能正常而造成的代理之间通信的不便。从而有效保证了代理之间通信的可靠性。
  • 安全技术
  • 虞淑瑶,叶润国,张友坤,宋成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46-147,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客户端的、基于散列函数的、用户端和服务器端双向基于口令的认证协议SPAS。指出了以往类似协议中存在的攻击问题,并分析了SPAS 的安全性, 指出 SPAS 能够抵御拒绝服务攻击、重放攻击、冒充攻击、服务器端验证信息泄密后的攻击。SPAS 协议能够应用于各种使用轻量级用户端的、在公共信道上进行认证的用户认证应用场景。
  • 曾剑平,郭东辉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48-150,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审计机制是获取原始证据的一种主要途径,针对目前访问控制模型在审计机制设计中的不足,采用Markov 链对主体访问客体的行为进行建模及预测,确定某次访问时主体的可疑程度,并根据可疑程度决定将原始证据写入不同等级的日志文件。按照这种方法生成的日志文件,能有效减小证据存储所需要的空间,缩短取证时间。
  • 董晓梅,于戈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51-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个分布式入侵检测与响应协作模型。在该模型中,设计了协作代理,负责对来自于各入侵检测代理的检测结果进行关联分析,并结合从其它域的协作代理收到的报警消息来检测复杂的入侵行为。扩展了IDMEF 消息交换格式,使用XML 文档来表示各入侵检测部件间交换的消息,协作代理间通过XML 消息交换来实现协作。提出了怀疑度的概念,将发现的所有可疑的和入侵行为都报告给监控部件,以便及时进行隔离和监控。
  • 徐江峰,杨有,黄小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54-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个基于广义同步混沌系统和Hash 变换的图像加密方案,它利用抽取后的混沌信号及Hash 变换得到图像加密的行列变换序列和置乱矩阵,并通过两次迭代实现了图像加密变换。而后给出了一个基于Chen’s 广义同步混沌系统的实现方案,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案密钥空间大,加密图像对密钥和原始图像都非常敏感,加密效果良好,算法安全性高。
  • 郝彦军,朱 琴,王丽娜,张焕国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57-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水印算法中相关参数的选择是水印算法设计的一个关键问题。不同的参数选取,将直接影响到算法的有效性。该文给出一种采用演化计算进行水印参数有效选择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提高水印健壮性的同时保证保真度。
  • 张键红,王育民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6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一次离散对数证明和Schnorr 盲签名方案给出了一种新的公平电子货币来实现电子货币匿名的可控性。该方案不仅能够实现多重花费和多重存款的追踪,并且还能有效地实现货币追踪和用户追踪。
  • 徐 松,赵曦滨,顾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63-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网格访问控制的特性,提出了基于PKI 的分布式RBAC 模型(G-RBAC),它实现了网格访问控制中的跨信任域授权,并且利用可变属性值的授权证书使得系统能够动态地根据用户的登录环境授予不同的权限。该文给出了G-RBAC 的形式化描述、角色分类以及访问验证算法。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了具体的访问控制过程。
  • 崔宾阁,刘大昕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67-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通过对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进行定制实现强制访问控制(MAC)机制的方法。介绍了RBAC 模型和MAC 模型的基本概念,讨论了它们之间的相似性,给出了在不考虑角色上下文和考虑角色上下文两种情形下满足强制访问控制要求的RBAC 系统的构造方法。从这两个构造中可以看出,强制访问控制只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的一种特例,用户可以通过对RBAC 系统进行定制实现一个多级安全系统。
  • 吉治钢,蔡利栋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70-172,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Linux 进程行为结构及其异常检测问题。讨论了程序结构和程序踪迹之间的联系,认为正常运行的进程在整体结构上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并据此提出了进程行为“结构异常”的概念。在此基础上,采用Markov 链概率预报模型,提出了一种序列分段检测的新策略,将进程的结构异常检测和统计异常检测有机结合起来,实验结果初步表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最后简要说明了方法的优点和不足。
  • 左 敏,张全海,李建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73-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P2P 环境中的信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以SAML 规范为蓝本,设计了一种在P2P 环境中进行信任传递和身份确认的委托认证机制,为解决完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的信任缺失问题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 梁国臣,高政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76-177,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DoS 和DDoS 攻击对移动IP 环境下的IP 追踪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其各个功能实体受攻击时进行IP 追踪的方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ICMP 消息来完善移动IP 环境下IP 追踪机制的方法。
  • 荣 江,王文杰,刘泽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78-1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电子政务中数据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加密数据导致服务速度降低等问题,探讨通过采用的专用加密服务器与在客户端加/解密相结合的方式加/解密数据,在提高服务速度的同时,增强了数据与密钥的安全性。并对访问控制方法、基于密级的加密方法等一些细节问题进行了介绍
  • 刘林强,宋如顺,张丽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81-182,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移动自组网络基于门限机制的证书服务技术,提出了基于椭圆曲线的分布式密钥产生算法,使基于门限机制的移动自组网络证书服务彻底消除中心。最后通过算法分析,得出算法的可行性。
  • 季 莉,朱 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83-18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采用二叉判定图来表示规则集的新的算法,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对于较大规模的规则集,基于BDD 的包过滤规则设计方法简洁可行,且在存储空间和查询性能上要优于传统的线性顺序方法。
  • 杨晓元,季称利,王育民,张崇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86-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几何攻击是制约水印技术实用性的重要因素,当图像经过旋转、缩放和DA 转换等几何变换后,绝大多数水印算法的检测器将失效。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理论的图像空域特征重同步算法,首次采用图像的corner 中心角和corner 中心距离对水印图像几何失真进行失真校正。实验证明,算法性能良好、校正精度高、可以有效地校正大强度几何失真。
  • 人工智能及识别技术
  • 邵晨曦,张俊涛,范金锋,白方周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89-191,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系统,缩小诊断空间,增大定性仿真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范围。通过不断扩大先验故障模型,使系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并以压缩制冷系统为例进行了诊断,验证了系统的正确性。
  • 胡文斌,孟波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92-1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基于B/S 和J2EE 的结构下,对分布式智能群决策支持系统(DIGDSS)的框架和实现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UML 的多Agent建模方法和实施步骤,设计了基于多Agent DIGDSS 的总体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S 和J2EE 的DIGDSS 软件结构与实现过程。
  • 郑永安,陈玉春,宋建社,赵伟舟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95-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提升机制小波变换的原理和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结合SAR 图像与多光谱图像不同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提升小波变换区域融合的SAR 与多光谱图像融合方法。对于小波变换后的高频子图像,选择区域标准差大的作为融合后的子图像;对于低频子图像,定义区域均值的平均相对偏差作为阈值,融合子图像区域均值偏差大于阈值时,采用逻辑滤波方法融合,反之采用基于像素值加权平均的融合规则。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融合SAR 与多光谱图像之间的互补信息,与其它用于图像融合的小波变换方法相比,运算速度较快,易于DSP 实现。
  • 戴 敏,黄亚楼,王维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198-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基于文件静态信息检测木马文件的新方法,并以PE 文件为分析对象,利用决策树与基于BP 学习算法的分层网络,设计了基于文件静态信息的木马检测模型,实验证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判断文件是否为木马文件。
  • 刘向东,沙秋夫,刘勇奎,段晓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01-202,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求解实优化问题时粒子群算法优于遗传算法这一事实,在基于遗传算法的K-均值聚类算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聚类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聚类方法在收敛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基于遗传算法的聚类方法。
  • 马 驰,张红云,苗夺谦,张学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03-205,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模式识别中,二值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识别率。文章在研究现有二值化算法的基础上,对多阈值动态二值化进行了改进,并以身份证为例来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较高的抗噪音能力。
  • 赵亚琴,周献中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06-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传统c-均值等算法在文本聚类中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小生境遗传算法的中文文本聚类新方法,将文本集的聚类问题转化为多峰函数的优化问题。以多峰函数的峰值代表文本的聚类中心,聚类的数目不必预先给定。描述了该聚类方法实现文本聚类时适应值函数的构造方法以及小生境半径的动态估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文本聚类的平均准确率。
  • 李朝锋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09-2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卫星影像上,一些城区和森林区的公路由于障碍物和阴影的影响,常导致道路出现模糊路段或断裂现象,单一方法很难检测出这些模糊路段,该文针对这种特殊道路提取难题,提出了一种结合模糊C 均值(FCM)算法、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和图像处理方法的混合智能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智能算法可以得到比单一的神经网络方法和知识处理方法更好的道路提取结果。
  • 秦 玲,白 云,章春芳,陈 崚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12-2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经典的0-1 背包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解的相异度的新的蚁群优化算法,该方法引入信息量的局部更新机制,并根据解的相异程度确定解的交叉概率。数值实验计算表明,该算法加快计算速度的同时保证了解的多样性,具有较好的通用性。
  • 黄锦德,郝红卫,张冬霞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15-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一种表格识别方法实现对多种类型表格的识别,系统利用表格投影轮廓的功率谱密度作为表格的不变性特征向量。为了解决具有相互对称结构表格的识别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采用区域划分的策略,综合考虑表格图像在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上的特征,以分区投影轮廓的功率谱密度作为表格图像的特征向量。实验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具有对称结构表格的识别问题。
  • 禹 晶,段娟,苏开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18-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论述了一种静态摄像机下从彩色图像中检测运动目标的背景减除算法,该算法在彩色图像亮度偏差和色度偏差概念的基础上被提出的,计算量小但可以很好地克服亮度变化、反光和阴影的影响。对于一个序列,首先用像素点的中间值作为背景的像素值,生成背景帧;然后依据当前帧和背景帧的色度偏差值将图像二值化;最后,使用数学形态学算子和连通分量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 张新晨,康蓬,艾浩军,胡瑞敏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21-222,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H.264 具有更好的编码效率,但其高复杂度无法满足实时应用。针对低码率应用,分析各编码工具的性能并选取合理编码框架,同时利用单指令多数据(SIMD)技术并行实现快速搜索及整数变换。
  • 张正华,余松煜,陈军华,储开颜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23-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综合考虑服务器均衡策略、客户机端buffer 控制策略和网络拥塞控制策略后,提出了一种针对视频点播系统的RTP/RTCP 自适应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保证了网络拥塞时的视频点播QoS 质量,并且码率波动平稳。
  • 智 敏,蔡安妮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26-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使家用计算机具有处理和存储视频资料的能力,而家用数字摄像设备的普及使家庭视频的数量越来越多,家庭用户对视频摘要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回顾现有视频摘要相关的概念、分类和技术,以及分析家庭视频的特征基础上,给出了家庭视频摘要的特点,并提出了一个面向家庭视频的视频摘要算法。
  • 李志刚,张兆扬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28-229,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如何将H.264/AVC 视频流经MPEG-2 的系统传输层传输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要点是:先把H.264/AVC 视频作为MPEG-2 系统层传输的基本流,然后扩展MPEG-2 标准中的传输流系统目标解码器(T-STD),使之可以将H.264/AVC 编码视频作为MPEG-2 传输流(TS)在Internet 上传输和解码。被解码的基本流通常来自于一个“容器”文件(如AVI 或者TS),在客户端从服务器端的这个容器中取出H.264/AVC基本流后便可实时解码、显示。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能够获得较好的流视频效果,在带宽受限的情况下信噪比低于40dB 的帧数少于5%,可用于网络流视频或移动视频中。
  • 黄勤超,罗家融,王华忠,李 翀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30-231,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科学计算可视化语言IDL 的特点,阐述了利用IDL 进行等离子体放电位形数据可视化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同时也给出了系统初步测试结果,为等离子体物理实验数据可视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
  • 刘晓宁,周明全,耿国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32-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一张二维照片计算其三维姿态是三维人脸识别和颅像重合中的难点问题。该文主要研究了绕轴的平面旋转、垂直深度旋转和侧深度旋转的姿态计算问题。通过两外眼点间的关系计算平面旋转角度;通过眉间点、鼻下点与颏下点的距离关系计算垂直深度旋转角度;通过鼻下点与两外眼点的角度关系计算侧深度旋转角度。试验证明提出的方法误差小,能够比较准确地计算出三维姿态。
  • 邓关宝,杨士元,汪 锐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34-2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算术编码的有限精度描述及其推导过程,并对几种不同的算术编码模型进行了测试分析,提出了一种采用算术编码对特定格式的图形文件进行压缩的算法,并论证了该算法实现的优势。
  • 工程应用技术与实现
  • 齐建军,王 君,雷 毅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37-239,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解决制造企业中的应用集成问题,对国外的OAGIS 集成规范进行了深入研究。介绍了该集成规范的研究背景和应用进展,详细阐述了其核心内容,并从技术角度分析了其显著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集成规范中的先进技术和思想,研究并实现了基于制造资源优化配置的制造过程集成管理系统。通过实践工作,总结了OAGIS 集成规范在制造企业集成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
  • 刘治理,马光文,戴露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40-2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运用Internet 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采用数据库、服务器、浏览器三层结构的梯级水电厂中长期优化调度系统,论述了该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目标、配置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关键技术和标准化设计。采用Web Service 技术和ASP.NET 开发工具,开发出了先进、实用、可靠和界面友好的应用软件,并在多个梯级水电厂运行,效果良好。
  • 孙万卿,李华军,侯永海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43-2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详细论述了基于PLC 和组态软件的海上中心平台注水及原油集输监控系统,给出了监控系统的硬件结构、控制思想、软件结构和实现的功能。
  • 刘培宁,杨玉华,李连云,陈涵生,陈红诣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46-247,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共享内存底板网络驱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共享内存底板网络的建立过程,介绍了共享内存底板网络的配置和其在一个项目中的实际应用。
  • 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
  • 熊旖旎,何克清,刘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48-2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OWL-S 表示Web 服务的复杂性性严重制约了智能Web 过程建模的易操作性。该文将OWL-S 映射到OPM(Object-ProcessMethodology)作为缓解上述矛盾的关键技术,定义了OPM 建模元素与OWL-S 语法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一个购票示例说明使用该方法能够直观、清晰地进行OWL-S 过程建模,促进Web 服务建立的易操作性。
  • 张 燕,傅建明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51-252,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MapX 的IP 追捕系统,该系统能实时获取从主机到目标主机整条路径的节点信息,如目标节点的操作系统、多种服务、所在位置、域名信息、国家等,同时能把这些信息显示在地图上,实现了网络追捕的可视化。
  • 网络与通信
  • 郑 勇,杨 达,林溯奕,张学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53-2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一种新的集群邮件服务系统DCMS。DCMS 从功能上将邮件服务划分为4 个部分:前端中转集群,服务集群,验证集群和后台存储集群,并对各个部分通过相关技术进行性能优化。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具备高性能、高可用性、可伸缩性,而且易于扩展。
  • 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
  • 史健勇,任爱珠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57-259,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奥运场馆防火安全分析的需要,研究了火灾模拟和结构分析一体化系统的集成方法,并开发了结构火灾模拟分析系统——SFSAS 系统,该系统基于AutoCAD 图形平台进行二次开发,通过快速建模系统和前处理模块、模型转换模块、数据共享模块以及后处理模块,将FDS 和ANSYS 集成,形成一个一体化全过程的分析系统,利用该系统对奥运场馆进行火灾安全分析,可以为场馆结构的防火设计和结构安全评估提供依据
  • 谢彦辉,姚淑珍,郭 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60-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一种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建模语言,统一建模语言(UML)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用在大型系统中,然而,UML 是半形式化的,这使得很难对其进行严格的语义分析和正确性验证。顺序图作为UML 动态描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而Petri 网作为一种建模工具,有着严格的形式化语义,而且有很多成熟的分析方法。该文针对UML2.0 顺序图模型,结合几个简单Petri 网结构,提出了将顺序图转换为Petri 网的算法,最后通过实例说明了转化算法的有效性。
  • 单惠平,杨树元,唐志峰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63-2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PowerPC 主机处理器的外围电路比较复杂,给电路设计和开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该文讨论了SDRAM 接口的硬件设计,并通过实例讨论了VxWorks BSP 的开发方法,给出了实验结果,文中对芯片组Tsi107 的相关寄存器进行了详细说明。
  • 李登亮,叶 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66-2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人机有效载荷图像仿真平台为无人机操作员训练、地面站建设、以及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提供必要的模拟数据和模拟环境,是研制无人机系统及其测控与通信系统的重要部分。该文讨论了如何基于相对低成本的PC 机和图像处理与传输技术构建一个完整的无人机有效载荷图像仿真平台。该平台可以接收无人机及其指挥控制系统的各种状态参数以及控制指令,通过图像处理,模拟实际情况生成有效载荷图像数据,并实时下传,以验证无人机及其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工作过程。
  • 任旭龙,周纬杰,张文君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69-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FreeBSD 下树状的设备驱动程序开发方法以及设备、设备类和设备驱动的关系,并对FreeBSD 下PCI 总线类设备驱动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详细阐述。
  • 孙朝晖,李凤霞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72-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析了面向Internet 的分布式应用设计面临的一些新问题,并以一个具体案例为背景,阐述了如何综合运用Microsoft .Net 新技术手段与企业设计模式,建立一套带有多级智能更新特性的N 层分布式应用架构的设计实现方法,为原有软件系统的适应性改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 宋 勇,白 燕,曾光裕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75-2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SigComp(Signaling Compression)框架结构下,参考IETF 提出的静态短语字典扩充了初始字典,并根据SIP 消息的特点,将改进了的LZW(Lempel-Ziv Welch)算法与简化算术编码相结合,实现对SIP 消息的压缩,以达到降低传输延迟、缩短会话建立时间的目的。
  • 欧阳树生,钱向东,张克强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78-279,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出了项目过程模型和项目数据标准,设计和实现了项目过程监控与改进管理系统,从过程建模的角度帮助软件项目开展过程管理,整合各个软件工具,以项目数据为中心,控制项目进度、工作量、成本、规模等,有效地解决了软件项目过程数据的采集、转化、分类、管理和分析的问题。
  • 胡红明,苗克坚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80-2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了一种基于HS3282 的ARINC429 PCI 通信接口板的设计方法,该设计应用DD-03282 构建ARINC429 总线通信系统,并使用FPGA 实现与PC 机互连的PCI 接口逻辑。同时,还简述了429 通信接口板WDM 驱动程序的编制。
  • 韩立昌,徐欣圻
    计算机工程. 2006, 32(6): 283-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参数监控系统是提高当代大天文望远镜成像质量和增加科学产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主要论述了望远镜环境温度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的主要特点在于采用USB 技术进行数据的快速传输与控制,以及低功耗设计。该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正在研制中的我国大科学工程项目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 的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